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亚急性传染性但非接触性传染性疾病,特征为羔羊贫血和体质虚弱。虽然附红细胞体病在大多数绵羊生产国散发性发生,但这种轻度的、常常诊断不出来的疾病对于绵羊业的重要性较小。只是由于羔羊生长发育不良和偶尔死亡,可引起一些经济损失。
【病 因】
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是绵羊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 ovis),现在把它归类于立克次氏体属内。这种多形性微生物呈球形、杆形、环形、三角形及哑铃形,长度为1~2nm。用姬姆萨氏溶液染色时,呈蓝色到粉红色;革兰氏染色阴性。附红细胞体栖息在红细胞表面和血浆中。在牛为维容氏附红细胞体(E.wenyoni),猪为猪附红细胞体(E.suis),但除开绵羊附红细胞体会传给山羊外,每一个种都有宿主特异性。
像属中其他种一样,绵羊附红细胞体致病力低,通常在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蠕虫病和亚急性中毒及虚弱的绵羊,以及网状内皮系统机能不全(如行脾脏摘除术)的绵羊中,用大量感染血液接种,才能引起临诊症状和寄生虫血症。在此种情况下,附红细胞体迅速增殖,侵入外周血液并破坏红细胞。在临诊痊愈后,宿主动物发展成持久性的传染后免疫,偶尔经历短时的缓解。附红细胞体、其他病原体和有害条件如肺炎的联合作用而导致绵羊死亡。本病可能通过昆虫叮咬传播,苏联有2种蜱,铅色璃眼蜱和伞状扇头蜱可传播本病。
【症状及剖检】
在4~21d的潜伏期后,虚弱、贫血、病羔生长不良,有的病例有轻度黄疸。时而发生缓解和体温波动。血液学检查显示贫血、红细胞数量减少到正常水平的25%,红细胞表面和血浆中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低。剖检时脾脏肿大、血液稀薄、组织黄染。
【诊 断】
根据贫血、生长不良、在染色的血液抹片中有许多附红细胞体存在来诊断本病。将感染血液接种于脾脏摘除的易感绵羊,则引起全身传染。鉴别诊断需考虑蠕虫病、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
【防 治】
以平衡的和足够的日粮饲养羔羊以及清除内外寄生虫,有助于预防附红细胞体病。进行去势、断尾等外科手术时,要严格消毒器械,以防止人工传播。尚未研制出免疫剂。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和有机砷制剂来治疗病羊,具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