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泻火通便防高热 流感季节防风最重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9-28  来源:北方牧业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447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养猪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现了由散养到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同时,我们也看到养猪的艰辛与不易,尤其是疫病的困扰,2006年无名高热给养猪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现在是老病没有根除(如猪瘟)新病又不断出现(如蓝耳病,圆环病毒)。新老病结合,病毒、细菌、血虫混合感染,给预防和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人们普遍感到猪现在是越来越难养。

是什么原因造成疫病如此的多而且复杂呢?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我认为我国目前的养猪场都是按照西方的养殖模式进行管理和防病治病的,没有考虑自己的实际国情,忽视了我国传统的养殖方法和经验,忽视了中(兽)医药防治猪病的作用和经验。传统的中(兽)医有几千年的历史,在防治人和动物疫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用中草药防治猪病几乎无毒,无残留,而且不产生耐药性。

笔者认为:防治猪病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也就是说,免疫(打预防针)要靠西兽医,保健要用中药和针灸。

中西结合防治猪病是规模化猪场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便秘

便秘不是一个独立的病,而是多种疾病的症状表现。各个阶段的猪都有发生,母猪产前产后发生较多。如果不及时预防和治疗常会引起或诱发一些大病,特别是传染病。

便秘,中兽医认为是“上火”的表现,引起便秘的因素有:气候变化、分娩、疫苗接种、断尾、阉割、断奶、转群、长途运输、热性病 ,特别是长期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和化学药品,破坏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便秘。

我有这样一种认识:“人怕生气,猪怕上火”中医有:“无气不得病,无火不生风”的说法。人怕生气,是百病生于气也,猪的七情没有人的明显,不易得气滞方面的病,但我观察到猪怕上火,一上火就会引起多种疾病(如仔猪的黄白痢,很大程度上与吃了“火奶”有关,母猪有火通过乳汁传给仔猪引起腹泻,这叫“母病及子”)特别是便秘之后,粪便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过长,致使毒素内吸收,破坏机体防御系统,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给病邪打开方便门户。经常便秘的猪易患感冒,感冒又会引起那些抗体水平低的猪发生温和型猪瘟,温和型猪瘟又会引起细菌和病毒的混合感染,给治疗带来了难度。

便秘的预防和治疗:一要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二要经常添加清热泻火通便的中药:金银花2份、知母2份、石膏3份、滑石2份、芒硝3份,混合,粉碎成细末,按1%添加到饲料中。实践证明经常添加以后猪不上火,粪润尿清,抗病力强不易得病,也证实了中医关于“六腑以通为顺”的重要理论的正确。

无名高热

无名高热就是多种病毒和细菌的混合感染,治疗起来有相当的难度,所以只有去预防不能去治疗。只要加强饲养管理,打好各种预防针,严格消毒,注意猪的保健,此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笔者在天津武清、河北玉田猪场在饲料中经常添加一些清热泻火解毒的中药,就可以预防和减少无名高热的发生(大黄2份、芒硝2份、板蓝根3份、贯仲3份、玄参2份、栀子2份、黄芪2份、党参1份混合粉碎成细末,按1~1.5%添加)。从实践中体会到中草药具有扶正祛邪,培补正气的功能,它能清除体内的有毒有害物质,能抵御病邪的入侵,能保护疫苗,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咳喘病

猪的咳喘病影响猪的睡眠和猪的发育,特别是治疗不及时转变成慢性,形成胸膜肺炎(剖检 肺与胸膜粘连)。这样的猪生长相当缓慢。

猪的咳喘病转变成慢性以后治疗起来相当困难,中(兽)医有“外不治癣,内不治喘”之说。我对此病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我认为猪的咳喘病主要是由风寒引起的,观察到猪的咳喘病主要发生在秋、冬、春三季,这三个季节气候不稳定,忽冷忽热,中医有个说法:“肺为娇脏,不耐风寒”所以,预防风寒和风寒引起的感冒是防治咳喘病的关键。

笔者在天津武清某猪场用麻黄1份、干草1份、绿豆1份混合,粉碎成细末,按1%添加到饲料中,一周后观察到:猪的皮肤红润,精神活泼,不易感冒,到出栏时未发现一例咳喘病。同时要注意天气变化,寒流来时要及时关闭门窗,调整好室内的温度,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洁。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