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特种养殖 » 正文

家畜常见几种低热的辨证施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9-14  来源:转帖  作者:星星  浏览次数:306

家畜低热是临床常见的发热症。可发生在多种疾病的过程中,由于引起发热的原因较多,证型较为复杂,所以在临床上对低热必须进行辨证施治,抓住其本质。笔者在多年的中兽医教学和临床工作中,采用中兽医药治疗家畜发热,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简介如下:

1 湿热蕴结脾胃发热

2001年9月3日,沙市区关咀村二组一头8岁公牛就诊。主诉:该牛一年前患过锥虫病,此后体质较弱易患感冒。两周前突然高热,恶寒,某兽医以辛凉清热方药,两天热退,照常耕作。十天前饮水较多,又突遇雨淋,晚上就微寒微热,不愿吃草,求治于某兽医,诊为感冒发热,给予辛凉解表,服药三天,汗出热不退,后来又改投苦寒清热,但低热不仅不退,病情还有所加重,故来院就诊。现症:低热,头低耳耷,倦怠乏力,不愿进食,粪便溏泻,口淡,舌质偏红,苔白腻,舌体稍胖有齿痕,脉濡缓。以上诸症的形成,主要由于该牛饮水伤胃,继之外感湿邪,形成内外合邪的湿温病,属于湿热蕴结脾胃,湿重于热。治以化湿为主,湿去则热除。藿朴夏苓汤合三仁汤加减:藿香、厚朴(后下)、法半夏、茯苓、北杏仁、竹叶、佩兰、猪苓、青蒿、黄芩各35g,生薏仁60g,白蔻仁20g。配3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9月6日二诊:药后低热减半,第二天低热退净,吃草尚差,苔白微腻,脉见濡缓,可知湿邪未净,气机未畅,胃气未舒。仍守前法,再加入醒胃之品,以清余邪。药用:上方去厚朴、法半夏、青蒿、黄芩、猪苓、云茯苓,加鲜荷叶、冬瓜仁、芦根、鸡内金。配3剂,煎服法照前。9月9日三诊:低热退后已无复热,吃草转佳,苔薄白润,脉见沉缓,但仍不能使役,此乃病后正虚,改益气健脾为治,六君子汤加味主之。连服3剂而愈。

2 血虚发热

1998年1月4日,荆州区草市运输队一匹6岁母马就诊。主诉:该马半年前产后三天开始发热,求治于某兽医,服中药后热虽退,而恶露常从阴道流出两月未净,常见精神不振,倦卧不眠,易躁动易惊恐。又找该兽医打针服药,恶露虽净,其余诸症依然存在。三月前并见耳鼻稍热,易躁动易惊恐加重,还越来越瘦弱,故来院就诊。现症:神疲,气短,毛焦体瘦,四肢无力,不愿吃草,舌质淡,苔白,脉细弱等。综合四诊分析,皆因脾虚所致。由于脾生血又统血,心失所养,故出现一系列心脾两虚之症。治宜健脾补血。方用归脾汤加减:党参、炙黄芪、白术、熟地、茯神各45g,炙甘草、柏子仁(打)、枣仁、当归各35g,春砂仁、龙眼肉、木香(后下)各25g,朱砂(冲)2g。配3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1月7日二诊。药后低热稍退,气短,倦卧不眠,易躁动易惊恐等症减轻,舌脉如前,照前方再进3天。1月10日三诊:药后低热已退,耳鼻再不发热,诸症继续减轻,再遵照原方服用9天,恢复正常。

3 热病后期气阴两虚发热

2001年7月14日,沙市区荆江村一组一头6岁母牛就诊。主诉:该牛3周前突然高热恶寒。某兽医按感冒治疗,高热虽去,但余热未尽,转为低热。三周已过还常耳鼻稍热,故来就诊。现诊:低热,有时干呕,呼吸气短,多汗,口渴,鼻咽干燥,舌红苔少,脉虚大。此因热病后期,气阴两伤,低热未退,不仅津液未复,又加中气已伤,故症见干呕,自汗,口渴,脉虚大无力等。且干呕者,是中气虚而胃不降。治应补气清热,降逆止呕。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竹叶45g,生石膏(先煎)、谷芽各50g,党参、半夏、炙甘草、麦冬各30g。配3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7月17日二诊:药后低热已退,干呕已止,口不见渴,但舌质仍红,苔少而干,脉仍虚大比前有力。再守前法去半夏加云茯苓。服3剂诸症悉平而愈。

4 瘀血阻滞发热

2004年4月5日,沙市区联合搬运队一匹5岁母马就诊。主诉该马平素壮实,在半年前因流产后,时有腹部胀痛,常回头顾腹,蹲腰摆尾,近两月形体消瘦明显,人暮就耳鼻稍热,烦躁易怒,食欲还好。现症:腹部按之无积块,舌质紫黯,舌面瘀斑,脉沉涩。此属瘀血内阻,肝气不和所致的血瘀低热。病情虽久,幸而食欲尚可,说明胃气未败,活血化瘀可胜任。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桃仁、红花、延胡、香附各40g,赤芍、牛膝、蒲黄、五灵脂、柴胡各35g,川芎20g。配3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4月8日二诊:药后腹部胀痛减轻,回头顾腹减半,低热未退,舌脉如前,病情进展不大,暂守原法加强活血止痛退热药。药用:当归、丹参、赤芍、泽兰、益母草、延胡、枳壳各40g,桃仁、蒲黄、三棱、土鳖、生地、黄芩、白薇、银柴胡各35g。配3剂,每日1剂,煎服法如前。4月11日三诊:药后腹部胀痛消失,再不回头顾腹,吃草倍增,低热减半,脉转沉细,舌苔薄白而润,舌面瘀斑消失。拟滋阴清热,行瘀通滞。照一诊方去牛膝、红花、柴胡、赤芍,加自薇、干地黄、黄芩,配3剂。4月14日四诊:药后低热已退,神清脉净,腹胀消除,守原方出人配3剂。后以气血双补巩固疗效。

低热有两类,一类系器质性低热,一类系功能性低热。如家畜的慢性肾盂肾炎、结核病、慢性肝胆道感染、风湿病等属器质性低热。如查不出原因的低热,则属功能性低热,此类低热可能系机体体质异常或体温调节机能障碍所致。低热系指比正常摄氏体温高0.5—1.0度之间,但有时体温不升高,只要出现热象,中兽医上亦属低热的范畴。低热多因脏腑气血虚弱或失调而引起,临床上常见于阴虚内热、气虚血亏、肝经郁热、瘀血内结,另外营卫不和、湿热为患、热郁少阳、外感发热失于表散等原因也可导致低热不退。但不论何因引起的低热,皆属虚证,很少实证。临诊时对低热的处理应从虚字着眼,不可以其有热,便用苦寒或纯以甘温,要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进行随症施治,往往收到疗效。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