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进入炎热的夏季,高温高湿,猪只热应激较大,有些省份已经大范围流行所谓的“猪高热病”。笔者根据近一个月猪场服务经历,将目前“猪高热病”的流行状况及有效的防控经验总结如下,供广大养猪朋友参考。
1临床症状
发病猪体温升高至40℃~42.5℃,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患猪皮肤发红,耳发绀;腹下、臀部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呈紫红色斑块状;呼吸困难,喜伏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有的表现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和呕吐;部分患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大部分猪眼发红有泪斑,出现结膜炎症状;少部分猪群便秘,粪便干结,呈球状,尿黄而少、浑浊,颜色加深。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被毛粗乱,大部分病猪后肢无力,濒死前不能站立,最后张口尖叫,口吐白沫全身抽搐而死,病程长短不一。发病猪群死亡率很高,有的猪场高达50%~90%。部分母猪在怀孕期出现流产,产死胎,怀孕后期死亡率高。
2剖检变化
所有病死猪均出现全身淋巴肿大、心脏胀大变软,剖检还可见以下症状。
2.1肺病变不多,明显优于2006、2007年,但都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出血斑;肺脏柔软能捏成团。也有个别场肺间质明显增宽,间质性肺炎症状明显,肺部呈现斑驳状到褐色病变(大理石样)。
2.2病猪脾脏肿大,质脆;大部分脾脏表面不光滑,附有大量大小不一的突出脾脏的结节。部分病猪小肠呈鸡肠样,空肠大多卡他,部分有出血现象。
2.3多发性纤维素渗出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胸腔及腹腔有纤维蛋白的渗出。个别猪肺浆膜与胸膜或心包纤维素性粘连。
2.4 淋巴结广泛肿大出血,呈大理石样,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以及肠系膜淋巴结。
2.5病死猪肝脏肿胀,有的颜色变淡,呈黄土色,质脆;个别猪肾、膀胱、喉头、心冠状沟脂肪及心内外膜等有出血点;部分病死猪肾肿大,颜色变深,呈褐色或土黄色,质地较脆。
3“猪高热病”的发病原因
3.1病原因素
3.1.1病毒病 主要是变异性蓝耳病病毒(PRRSV)和圆环病毒(PCV2),其次是猪瘟病毒(HCV),猪流感病毒(SIV),猪伪狂犬病毒(PRV)。
3.1.2细菌病 猪链球菌(S.suis),多杀性巴氏杆菌(P.m),副猪嗜血杆菌(HPS),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 ,猪附红细胞体。
3.1.3原虫病 猪弓形体。
3.2非病原因素
3.2.1营养不当, 特别是日粮粗蛋白和代谢能比例失调。
3.2.2原料品质低劣,特别是玉米发霉,霉菌毒素导致猪只免疫抑制。
3.2.3各种应激和免疫抑制因子共同作用,导致猪只抵抗力下降。
3.2.4生物安全措施不力,病死猪处理不当;低劣和假冒消毒剂大量使用。
3.2.5环境污染和滥用药物导致猪只处于慢性中毒的亚健康状态,使猪只对很多病原易感,免疫应答微弱。
4 “猪高热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4.1坚持自繁自养原则,防止购入隐性感染猪
4.2重视猪群的饲养管理工作,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4.2.1夏天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加大猪舍通风量和用凉水喷雾等降温措施,猪舍门窗应全部打开,让空气对流,通过对流促进蒸发和散热。气温较高时用冷水冲洗猪体(不能冲洗头部)或加装喷雾装置,每天喷洒4~6次;
4.2.2夏天应降低饲养密度,生长猪应有0.8平方米以上的生活空间,育成舍最好为1.2平方米/头,每栏猪的数量最好在10~12头左右,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和降温可有效减少猪无名高热和呼吸道病发生率。
4.2.3从分娩、保育、到育成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在每批猪出栏后猪舍须经严格冲洗消毒,空置几天后再转入新的猪群。
4.3猪舍及环境定期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含量
由于病毒对普通消毒剂不敏感,特别是猪圆环病毒,一般消毒剂对它不起作用,消毒时应选择消毒谱广、刺激性较小的新型消毒剂,如优绿环净(碘酸混合消毒液),在疫病流行期间应提高消毒药液的浓度,按1∶400的浓度对猪舍内部环境每两天进行一次严格消毒,母猪和中大猪中午时可带猪喷雾消毒,猪场生活管理区每日消毒1次,对控制疫病的传播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4.4未发病猪场的防控措施
该病可防可控不好治,应在疫病未发生之前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进行预防。目前,应该主要采取措施提高机体体质,保护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防止继发感染等。
4.4.1防霉脱霉 选用优质的饲料原料的前提下,饲料中长期添加霉吸安1000克/吨。
4.4.2加强保健
4.4.2.1种猪群 每吨饲料中添加并可清(主要成分:定喘散 )1000克+治嗽静(主要成分:5%酒石酸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1000克+复合多维1000克,连用7~10天后,在疫情结束前持续添加并可清500克/吨+复合多维1000克/吨。
4.4.2.2保育猪 每吨饲料中添加万特肺灵(主要成分:氟苯尼考)800克+治嗽静1000克,连用10~15天。
4.4.2.3育肥猪(包括后备母猪),特别是13~18周龄的猪群。每吨饲料中添加并可清1000克+万特肺灵600克+新附优特乐(主要成分:磷酸泰乐菌素、磺胺二甲嘧啶、盐酸多西环素等)1000克,每月连用7天。
4.4.3减少应激危害 在炎热高温的天气或猪群转栏、注射疫苗时,应在饮水中添加多维电解质等抗应激药物如:绿益态500克/吨+附优特乐500克/吨,每次连用5~7天,尽量降低因应激导致猪群抵抗力下降而发病的机会。
4.4.4定期驱虫 蛔虫、鞭虫等体内寄生虫损害机体免疫系统使猪群抵抗力下降,蛔虫幼虫经肺移行和肺丝虫都会加重呼吸道病的病症,所以配合药物驱虫对控制本病发展有一定意义,应在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2周后,选择对体内外寄生虫效果明显的驱虫剂进行驱虫,如:乐去从(主要成分:伊维菌素、芬苯达唑)500克/吨+饲必回(主要成分:芬苯达唑、伊维菌素)500克/吨+绿益态1000克/吨。
4.5已发生“猪高热病”的猪群
对已发病的猪只应隔离饲养,精心护理,严格消毒,注射针头每头猪一枚,然后采取以下切实可行的方案。
4.5.1饮水中加药 治嗽静300~500克/吨或附优特乐(主要成分:盐酸多西环素)300~500克/吨+绿益态500克/吨+适量阿斯匹林和葡萄糖,让猪群自由饮用,每天8~12小时,其它时间饮用清水。
4.5.2应尽量避免注射给药,但体温升高到41℃时应及时适当注射给药。
克林霉素+复方板蓝根注射液;万特肺灵注射液;头孢噻呋钠+安乃近;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可以交叉使用以及大剂量的维生素C和辅助治疗的维生素B6、A、D等,连用3~5天。
4.5.3对于需要疫苗紧急接种的,应小面积试用,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再全群使用。
4.5.4对有呕吐现象的猪只应及时补注维生素C、B6和胃复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