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禽病的诊断与预防控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8-25  来源:四川畜牧食品信息网  作者:牛博  浏览次数:257

随着养殖业结构的调整,家禽在畜牧业生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 随着我国养禽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集约化养殖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如一些新的禽病的出现和一些病原出现了新的致病型,一些病原出现了更强毒力的变异株,给养禽业的正常健康发展带来了挑战。

我国禽病的发生与流行主要有新的禽病不断出现;疾病种类多,死亡率高,以传染病的危害最大;发病非典型化,病原出现新变化;某些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危害加大;多病原混合感染和复合症使疾病更为复杂;营养代谢疾病和中毒性疾病增多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要求我们在平时做好各种预防控制措施的同时,要加强我们兽医人员的临床诊断技能。

1、禽病的临床诊断技术

1.1、问诊

问诊的主要内容包括:饲养管理状况(密度、通风、温、湿度及饲喂的饲料、饲料量等)、病史和现发病情况(曾经发生过哪些病,发病率,症状、治疗药品、治愈率,现发病时主要临床表现、数量、死亡数、是否用药、用何种药、剂量、效果)、流行病学(附近有无家禽发病,与品种、大小有否关系,流行速度)、疫苗接种(预防接种了哪些疫苗、血清、时间,疫苗质量能否保证),问诊时态度要和蔼,询问要仔细。

1.2、视诊

视诊内容主要有:观察禽的精神、运动呼吸状态,看是否精神沉郁还是兴奋异常;看肉髯色泽,临床症状主要有苍白色为慢性消耗性疾病,紫红色多见于中暑,紫黑色为冠中血液缺氧所致;观察眼、鼻、口腔、肛门是否发炎、溃疡、水泡、有无渗出物、洁净度、粘膜的充血、出血点、肿胀;观察皮肤是否脱水、水肿、溃烂,是否有虱螨等寄生物;观察法氏囊、粪便是否有异常;死亡状态等。

1.3、触诊

左手捉住病禽双翅的根部,禽头对向自己,右手自上而下,力度适中,缓慢进行,遇有疑问处,间歇性反复触摸。主要触摸嗉囔的大小、软硬、充盈度;体温的高低;腹部有无痛感,腹腔液体是否异常增多,泄殖腔内有否蛋黄、碎蛋等。

1.4、解剖

家禽腹后部朝术者,仰面朝上,首先用刀将两大腿内侧与沟腹相连的皮肤由前向后纵行切开,再将两腿向下方用力按压,使两腿平铺在解剖台上。接着在胸骨后端把胸部皮肤切开,向头颈部剥离,检查胸颈部皮下组织和肌肉。检查完毕后,用剪刀在胸骨末端剪一小口(切忌用力过猛,剪的过深而破损内脏),顺切口向左右两边沿胸骨缘剪开,右手按住后半部,左手握住胸骨后端,用力向前方掀起,用剪刀自胸壁两则肋骨根部依次剪开,家禽内脏全部暴露出来了。

检查时按顺序先上后下,先外后内的原则,切忌乱扒、乱剪。主要检查嗉囔大小、内容物、是否充满气体、粘膜有无脱落;食道及粘膜是否有溃疡;气管、支气管、肺是否有炎症发黑、出血、渗出液体过多、纤维素性变化、干酪样坏死等病理变化;心脏是否有肥大、水肿、心肌出血、心包积液增多等现象;肌胃、腺胃是否有松驰、腺骨体积增大、腺胃粘膜水肿、腺胃乳头及粘膜出血点、溃疡和坏死等现象;肝脏是否有大小、质地、颜色的变化;肠道是否有虫体、出血,、溃疡面、溃疡带、坏死、水肿等现象;法氏囊是否有肿大、出血、发炎等病变。

解剖检查是禽病诊断最重要的检查手段,但解剖检查时极易造成疫病的扩散和传播,因此必须保证做到不污染环境、水源,解剖后严格消毒,尸体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2、禽病预防控制技术

畜禽疾病的发生与环境控制的好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搞好卫生保健是增强畜禽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基本措施。

2.1、执行严格的消毒制度,保持家禽的环境卫生

在鸡场和鸡舍的入口要设置消毒槽,经常放有生石灰或来苏尔水等消毒药,以便进舍人员消毒,定期对舍内外环境进行喷雾消毒,杀灭有害病原微生物,使之不能繁殖。禽舍的内外应经常清扫,保持清洁,定期及时清除鸡舍内粪便和杂物,极大减少有害病原微生物的存留,减少灰尘及氨气等有害气体的产生。

2.2、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

预防接种使鸡体产生免疫力,是防止某些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疫苗的接种, 驱虫。

2.3、预防性服药

预防性服药是在未发生某种病之前进行服药。例如:在初生雏7-10日龄前的日粮中加5%的环丙沙星或饮水以防止鸡白痢病的发生,在15-16日龄期间的雏鸡饲料中加0.03%的克球粉,以抑制鸡球虫病的发生。当附近发生了禽霍乱或剖检有可疑的迹象时,在日粮中加0.04-0.5%的长效磺胺或加0.05-0.1%的土霉素,连续给药7-10天,可以预防禽霍乱的发生。这些都属于预防性服药。预防性服药一定要在该病的多发期敏感阶段或根据疾病情报选择的时期进行。

2.4、控制好生长环境,提高机体抵抗力

禽舍的温湿度对其生长有密切的关系,温度适宜与否直接影响禽的健康生长和饲料利用;湿度对环境卫生影响较大,应时刻注意鸡舍内相对湿度的变化,防止湿度过低或过高对鸡群带来不利影响;及时的进行通风换气,防止有害气体导致鸡只贫血,体质变弱,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下降。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