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概况据调查,猪场内70%以上的发病猪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疫病混和感染,且80%以上是以病毒病为主,病毒病又以猪圆环病毒病、猪蓝耳病为主,同时伴发或继发细菌性疫病。细菌性疫病主要以猪链球菌病、猪巴氏杆菌病、猪喘气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副嗜血杆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等为主。再加之饲养环境、饲料及一些非常规因素的影响,使发病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复杂,难诊断、难治愈,从而造成子猪成活率降低,淘汰率升高,饲料转化率降低,给养猪场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多重感染病毒病的多重感染: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在猪场发病的比例最高,或再混合感染猪瘟、猪伪狂犬病等,大多发生于10~80日龄的子猪。细菌病的多重感染:猪喘气病和猪巴氏杆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在猪场发病的比例最高,特别是30~40日龄、50~70日龄的子猪。细菌病和病毒病的感染:喘气病、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在猪场发病的比例较高。
继发感染猪蓝耳病主要继发猪链球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子猪副伤寒、猪副嗜血杆菌病等。猪圆环病毒病主要继发猪链球菌病、猪巴氏杆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瘟。猪喘气病主要继发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巴氏杆菌病、猪副嗜血杆菌病。
防治措施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特别是加强猪舍环境的卫生消毒,降低污染源,选择效果突出的消毒药如碘伏等。加强饲养管理,有效减少应激因素,特别要注意饲料优质全价,空气清新,饲养密度适中。适当提高子猪的营养素,特别要注意饲料优质全价,空气清新,饲养密度适中。适当提高子猪的营养水平。加强免疫接种,做好一些病毒病的预防工作。饲料中添加药物预防并发和继发感染。母猪:产前产后1周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或泰乐菌素。子猪:在3、7、21日龄分别肌肉注射附红净各1次。子猪断奶后1周及50日龄前后,饲料中加入阿莫西林和支原净,连用1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