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情况
2005年9月7日,辖区某村发现猪的不明原因体温升高、食欲减废、粪便干燥、鼻涕清亮、呼吸急促为主要特征的疫情,涉及8户养殖户21头猪。临床采用青霉素、病毒灵、安乃近、地塞米松治疗,症状稍缓,但停药后病情反复。经过排查,类似病情涉及4个行政村21个养殖户,发病数量34头,无自然死亡,近期内养殖户没有从外地购进猪。
2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39.8~41.3℃,呼吸频率急促,食欲减废、粪便干燥、鼻涕清亮,个别小猪后躯倒地,驱赶后后躯行走摇晃,个别中猪阴鞘积液,尿液黄色。临床未发现黄疸和皮肤紫绀、出血症状。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注射针孔流血现象。
3实验室诊断
压片镜检:耳静脉采集病猪鲜血压片镜检。油镜暗视野检查,有30%左右的红细胞呈不规则形状,边缘有2~7个长短不一的棘突,红细胞内(或表面)有l~3个卵圆形或逗点状虫体做扭曲运动,红细胞外有个别虫体做扭曲不规则运动。
血涂片姬姆萨氏染色镜检:将染色片置于油镜下观察,在红细胞内外可见淡红色多形态的虫体,未发现其他病菌。
根据以上实验室诊断结果,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4防控措施
以4个行政村为疫区,毗邻地区为受威胁区,加强疫区内病猪的管理,禁止病猪出售与屠宰;对道路、圈舍用火碱消毒,每天l次;对养猪场外环境中污水用生石灰消毒。
对病猪采用贝尼尔及长效土霉素治疗。贝尼尔5~7 mg/kg肌肉注射,48 h注射l次;长效土霉素1~2 mL/10 kg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 d。
育肥猪采用贝尼尔5~7 mg/kg肌肉注射,48 h注射l次;饲料中添加土霉素钙连用5—10 d。
仔猪出生l—2 d肌注土霉素碱0.5 mL/头,7 d后再注1次,最后断奶时肌注长效土霉素2 mL/头并补注铁剂。
经过8 d治疗,疫区内病猪痊愈25头,死亡3头(其中育肥猪1头,小猪2头),为有效控制病情,对6头疗效不明显、预计转归不良的病猪进行扑杀处理。死亡猪与扑杀猪作无害化处理。
5监测情况
在此次疫情结束后,对疫区内猪作不定期调查与实验室抽检,未见新发病例;实验室抽检结果发现部分猪仍然有带虫现象。
6讨论
此次病情,结合临床症状与治疗结果判断,存在猪瘟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同时也存在附红细胞体单独感染。.此次发病的临床症状,无论是混合感染还是单独感染,与其他文献记载的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有不同,因此在临床诊治中要注意鉴别。
由于附红细胞体病在本地区首次发病,控制措施上以附红细胞体病为主,实验室没有检测猪瘟病毒,所以治疗效果不佳。若遇到相同或相似病例,应注意检测猪瘟病毒,在治疗措施上应以猪瘟为主,以附红细胞体病为辅。
猪感染附红细胞体病具有条件致病特征。因此,应减少应激因素和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并逐步净化猪群,为再生产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