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份,郑州市某肉鸽场发生以肠炎、严重腹泻和神经症状为特征的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鸽Ⅰ型副粘病毒感染,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 该鸽场于10月份开始发病,最先是乳鸽开始发病死亡,随后少量青年鸽和种用老鸽相继发病。使用抗生素无效后,用鸽Ⅰ型副粘病毒蜂胶疫苗对未出现症状的青年鸽和种用老鸽进行了免疫接种,结果青年鸽和种用老鸽发病减轻,但是乳鸽的发病率确有所上升,并陆续发生死亡,其间虽然换用了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头孢拉定等抗生素,但一直没有好转。
发病初期病鸽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缩颈闭目,拉黄白或黄绿色粪便,呼吸有啰音,随后出现翅膀下垂,脚麻痹不能站立,食欲废绝而死亡。少数病鸽出现头颈扭曲,作圆圈运动等神经症状。乳鸽发病后2~3天内死亡,青年鸽和种用老鸽发病后拖延至十几天后死亡,部分能耐过。
2 病理变化 病死鸽腹部皮肤发红发紫。剖检可见气管内有黏液,气管轻微充血,心冠脂肪和心脏外膜有点状出血,肝脏和肾脏略微肿大,食道与腺胃交叉处有条状出血,十二指肠弥漫性出血,胰脏有点状出血,其他组织未见明显病变。
3 实验室诊断 (1)无菌采取病死鸽的肝、脾、肾、肺、脑等组织,接种普通肉汤分别作有氧和厌氧培养,培养24 h,均未见细菌生长。(2)采取青年鸽和乳鸽血清各20份,作血凝抑制试验,检测青年鸽和乳鸽新城疫抗体水平。青年鸽的抗体在7log2~11log2之间,抗体水平参差不齐,乳鸽抗体水平绝大多数低于4log2。(3)无菌取病鸽肝脏和脾脏加少许生理盐水研磨后加灭菌生理盐水配成1∶10匀浆,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加青霉素、链霉素各1 000 IU(μg),置4℃冰箱作用过夜。将处理过的病料接种9日龄的鸡胚尿囊腔,置37℃温箱培养,弃去24 h内死亡鸡胚,以后每隔6 h照胚1次,发现死胚后取出置4℃保存。收取尿囊液接种鸡胚,连续盲传3代后测其血凝效价达到28,其血凝性能被新城疫阳性血清抑制,而不能被禽流感阳性血清抑制。(4)将收集的鸡胚尿囊液经过低速离心和过滤除菌后肌肉接种6只28日龄易感鸽,结果在接种2天后开始发病,其症状、病变与自然病例相同。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结合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鸽Ⅰ型副粘病毒感染。
4 治疗 用分离的鸽Ⅰ型副粘病毒制备自家苗,对鸽群进行紧急接种,每只鸽肌肉注射0.5 ml,同时使用新城疫Ⅳ系疫苗进行点眼滴鼻,用2%烧碱对环境进行消毒。免疫1周后鸽群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JP〗
5 小结与体会 该鸽场2月份使用过鸽Ⅰ型副粘病毒蜂胶疫苗,按照该鸽场每年免疫两次的免疫程序,本应该8月份进行1次免疫,但由于疫苗供应商未能及时向该鸽场提供疫苗,而得到疫苗后却又恰逢鸽群发病而延误免疫,这也说明了鸽群免疫半年后抗体水平逐步下降,在遇到鸽Ⅰ型副粘病毒病流行侵袭时已经不能提供有力的保护,而抗体水平较低的种鸽产卵孵化出了乳鸽抗体水平更低,所以发病后大批死亡。
由于乳鸽25日龄左右就可以出售,一般乳鸽在15日龄左右母源抗体水平达到最高水平,因而通过免疫乳鸽来预防鸽Ⅰ型副粘病毒感染是不可取的。要提高乳鸽母源抗体水平,只能通过提高种鸽的抗体水平,这样可以提高鸽群的整体抗体水平,种鸽和乳鸽都有较高的抗体水平而获得坚强有力的保护。所以建议养殖户将种鸽每年免疫两次,同时对乳鸽进行免疫检测,一方面可以了解乳鸽的抗体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间接反映出种鸽抗体的水平,为种鸽的免疫提供指导,同时也避免给种鸽采血时影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