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宠物 » 正文

犬三氮脒中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4-15  来源:中国兽医杂志  作者:牛博  浏览次数:3009

1 发病经过

2004年5月25日,邢台市某犬场邓某求诊,称该场自3月份以来,母犬陆续产仔,共产9窝82只仔犬,当饲养到32~38日龄时,每窝发病,共发病80只,发病率97.5%,死亡60只,死亡率75%。

病初,场技术人员以为仔犬患犬瘟热,采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生产的犬用抗多病免疫球蛋白,配以菌必治(先锋5号)、氨苄青霉素、病毒唑等药物治疗,未见明显效果。

笔者到场出诊时,观察到3只正在治疗的38日龄病仔犬,主诉:该犬与原来发病死亡的犬症状一致。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拉水样稀便,尿少而黄,眼窝塌陷,有眼眵,结膜黄白,体温39.5~41℃,听诊肺部有杂音,肠音弱。

对病犬趾背静脉采血进行实验室检验,鲜血压滴镜检红细胞染虫率70%~90%,鲜血加稀盐酸

溶解镜检,均可见较多的球形、短杆形虫体。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和实验室检验确诊病犬为犬附红细胞体病。之后对全场不同犬群分别进行了犬附红细胞体抽检,共检血样35份,平均染虫率达60%,其中仔犬10份,染虫率高达100%,个体红细胞染虫率高达70%以上。遂采取以下预防治疗措施:对检测出的染虫犬,用长效土霉素0.1 ml/kg体重深部肌肉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连用3次。经过上述措施,3窝血检强阳性的28只仔犬均没有再发病死亡。多数犬只在注射长效土霉素8 h后出现注射部位肿胀、腿拐症状,一部分还出现拉稀、皮疹、脱毛症状,后口服盐酸环丙沙星可溶性粉拉稀症状消除。

由此可见,用长效土霉素防治犬附红细胞体病效果显著,但其毒副作用也比较明显,特别是二重感染拉稀的较多。因此犬场技术人员考虑选择使用其他药物,经咨询某兽药厂技术人员后,在2004年7月6日下午5时,用该厂生产的“强化血虫净”(三氮脒),开始对犬场部分犬只进行注射,具体使用及发病情况见表1。

2 临床症状 

33只犬最早在用药6 h后出现症状,多数在30 h左右出现症状,初表现后腿站立不稳或站不起来,回视注射部位,侧卧时四肢直伸,继而表现流涎,局部肌肉震颤,精神沉郁,进而嚎叫,似有腹痛,呼吸急促(130次/min以上),心跳增速(160次/min),四肢僵硬,头后仰,呈典型角弓反张姿势,体温多数在38.5~39.5℃,个别40.5℃以上。

3 剖检病变

剖检病死犬2只,其中仔犬1只,成年犬1只,其主要变化:肝脏肿大、发黄、质脆,有条纹状出血,胆囊充盈,胃肠空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脾脏柔软,肾脏肿胀,肾皮质有出血斑,肺脏水肿,肺尖叶有出血斑块,心包积液,心房积多量凝血块,心肌有出血斑,喉

头两侧淋巴结肿大、出血。镜检病死犬血液附红细胞体数量在30%~60%

根据用药33只犬,发病29只,发病率87.9%,没有用药的其他170余只犬无1只发病,结合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确诊为犬三氮脒中毒。

4 抢救措施 

犬三氮脒中毒无特效解毒方法,所以采取补液、解毒、排毒、保肝、止痛,解痉等对症支持疗法。即用10%葡萄糖和林格氏液或0.9%生理盐水按250 ml∶500 ml(按体重大小确定),配以50%葡萄糖20 ml、维生素C 8 ml、ATP 4 ml、辅酶A 200 U静脉滴注,2次/日,肌肉注射硫酸阿托品1 mg/次,视流涎和肠痉挛情况增加注射次数,肝泰乐注射液2 ml/次、维生素B121 ml/次,颈部皮下注射,2次/日,甘露醇100 ml静脉滴注或速尿0.4 ml/kg体重肌肉注射,仔犬灌服2%口服补液盐加10%葡萄糖。经过4个昼夜的抢救,用三氮脒3次的11只犬全部死亡,死亡率100%,用2次的14只犬,死亡4只,死亡率28.6%,用1次的8只仔犬,死亡3只,死亡率37.5%。共死亡18只,病死率54.5%。〖JP〗

5 讨论与小结

三氮脒是传统防治家畜原虫病药物,安全范围小,毒副作用大,家畜使用时要严格剂量、用

药次数和间隔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00版“注射用三氮脒”用法和用量中没有

犬,在其他一些专业书籍中有犬用量的介绍,夏咸柱主编的《养犬大全》中介绍犬用三氮脒

3.5 mg/kg体重,皮下或肌肉注射。中国兽药典编委员会编写组编写的《兽药手册》中介绍犬用三氮脒3.5 mg/kg体重,临用时配成5%~7%水溶液,肌肉注射。邱行正主编的《实用畜禽中毒手册》中介绍犬三氮脒用量16~60 mg/kg体重才发生反应和死亡。本次犬三氮脒中毒说明

犬对三氮脒非常敏感,临床应禁用。

本次犬三氮脒中毒,发病最早、最重、最先死亡的均为直接从国外进口的纯种犬,提示对纯种犬在临床选药和用药时要加倍小心。三氮脒中毒无特效解毒方法,抢救时采用了补液、解毒、排毒、保肝、止痛,解痉等对症支持疗法,取得了一定治疗效果。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