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病情况 山东省费县养殖户刘某从本村一孵化场购入鹌鹑10 000只,饲喂经重新粉碎的2月前饲养肉鸡时剩余的全价颗粒饲料,在当时秋雨连绵垫料无法翻晒的情况下,刘某把存放多年的麦糠垫入育雏室内。在鹌鹑10日龄时,开始出现呼吸道症状,刘某以为是通风不慎而造成鹌鹑感受风寒,遂用红霉素饮水治疗5天,结果鹌鹑病情不但没有好转而且出现运动异常和皮下水肿现象,鹌鹑每天死亡50~100只不等。在某药厂服务人员诊断后按慢性呼吸道病和葡萄球菌混合感染进行治疗,采取在饮水中分别加入泰乐菌素和阿莫西林交叉饮用的治疗方案,可3天后鹌鹑每天死亡急剧上升至200~300只,于是刘某带病死鹌鹑来我站就诊。笔者和我站技术人员在鹌鹑棚内观察病情时发现舍内空气污浊,垫料潮湿发霉,而且垫料里面混合有发霉变质的饲料,仍不时有鹌鹑采食垫料内的这种饲料。
2 临床症状 病雏精神沉郁,两翅下垂,多伏卧,对外界反应迟钝。羽毛蓬乱,缩头闭目,不愿走动,饮欲先增加后减退,食欲减退或废绝。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加快,摇头打喷嚏。有的病例在一侧眼的瞬膜下形成一黄色的干酪样小球状物,造成眼睑凸出。群发性腹泻或下痢,运动障碍,头向后或向下翻转。后期出现严重的共济失调,腿翅快速伸缩,生长停滞,头、颈、腹部和大腿内侧皮下水肿。有的病例两腿分开,行走后极易倒地,倒地后很难站起。拉黄色或蓝绿色稀便。病雏常在发病后1~3天衰竭而死,死前出现明显的痉挛。
3 病理变化 肺部出现针头和粟粒大小的结节,结节呈灰白、黄白或淡黄色,圆盘状,中间稍凹陷。整个气囊囊壁增厚,并覆盖一层霉菌的毛状物,附近有纤维蛋白和菌丝组成的实心结节。在胸膜和腹腔内一些器官的表面,也有许多大小不等的黄色结节。腹部皮下有大量蓝绿色或黄绿色液体,呈胶冻样,多处布满出血斑。心包液增多,肝脏委缩,胸肌、腿肌和肠壁出现轻度出血。脑膜水肿,小脑软而肿胀,常见微小的出血点。
4 实验室检验 菌体检查,无菌采取肺部黄色结节或灰白色结节,用剪刀剪碎后置载玻片上,滴加10%氢氧化钾溶液1~2滴,混匀后加盖玻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短的分支状有隔膜结构的菌丝。
无菌采取肺结节接种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28℃培养36 h,在培养基上可见有灰白色菌落,3天后,菌落中心逐渐变成蓝绿色,镜检菌落可见大量典型的霉菌菌丝和孢子。
用剩余肉鸡饲料饲喂1日龄商品肉鸡20只作为A组,用新购买的同一饲料场家的同型号饲料饲养同日龄肉鸡20只作为B组,在饲养管理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正常饲养至15日龄时,A组肉鸡开始出现运动障碍和皮下积液,17日龄时2只肉鸡死亡,其病理变化与发病鹌鹑的病例相同;而B组肉鸡无发病表现,和B组肉鸡相比,A组肉鸡发育明显缓慢。
发病鹌鹑和饲料样品经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经血清学检查和饲料定量分析,硒维生素E缺乏也得到了确诊。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诊断鹌鹑发病为曲霉感染和硒维生素E缺乏症。
5 治疗
淘汰发病严重的病鹌鹑并和死亡鹌鹑一起作深埋处理。彻底清除舍内垫料,垫入经过粉碎和严格消毒及阳光曝晒的柔软麦秸,适当扩大育雏室以降低饲养密度,在提高温度的前提下坚持适当通风。用百毒杀进行舍内消毒,每天1次,连续7天,消毒前要提高室温2~3度。
紧急更换原来的饲料,购入鹌鹑专用全价饲料进行饲喂,更换前要仔细清除料桶内剩余的饲料并将其和饮水器严格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后再行使用。在饲料中按15 000 IU/只的用量拌入制霉菌素,连用5天;5天后改为10 000 IU/只的用量再用4天;同时按1∶3 000的比例饮用硫酸铜溶液,每天1次,连用3天。饮用硫酸铜溶液时切忌过量,以免发生中毒。
在饮水中加入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每20 kg饮水中加入0.005%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10 ml,连用5天;5天后再按说明用量加入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拌料饲喂,连用4天。上述药物治疗结束后,在饮水中按说明用量2倍的剂量加入优质多维素,全天饮用,连用5天,后改为正常剂量全天饮用,再连用7天。
经过5天的治疗后,鹌鹑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每天的死亡数由前期的200~300只下降到20~30只,又通过4天的连续治疗后,鹌鹑完全恢复了健康,但和同村其他养殖户饲养的同日龄鹌鹑相比,体重相差30%以上。本次发病,病程共持续约20天,共死亡鹌鹑3 000只,淘汰800只,淘死率高达38%,其中,对症治疗前共死亡2 500只,整个治疗期间共死亡鹌鹑500只,淘汰80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