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家庭饲养业蓬勃发展,各地农户根据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办起了各种各样的养殖场,由于条件简陋,又缺乏专业人员指导,很多农户在办了养殖场没有多久,因为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而失败。因为兽医给动物诊断疾病,只有亲临现场;根据饲养场周围的环境、雏鸡的来源、免疫的情况、现场剖解死禽观察的结果,才能初步诊断畜禽所患疾病,对症下药。所以农户养禽首先必须紧紧依靠各乡、县的畜牧兽医站的专业人员,平时经常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指导,再购买一些通俗易懂的科普书籍,只要在实践中勤学、勤问,勤动脑,就可成为一个自学成才的专业户。农户养禽在防病。治病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大致归纳如下。
1.免疫隔离问题 农户养禽一般都是利用自己的闲空房屋,人与畜相距较近,所以不管是搞孵化还是搞养禽的专业户,都要注意免疫隔离问题,病毒与细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它可随人员往来、空气流动而传播,所以一定要劝其亲朋好友不要进畜舍参观;搞孵化卖雏的农户如雏鸡需饲养几天才卖,则不同日龄的雏鸡绝不能饲养在一个房间里,否则,不同日龄的鸡交叉感染之后症状非常复杂,既难诊断,又不易治疗。
2.品种的来源、性能及免疫程序问题 如农户所养的商品代雏鸡来源于各大、中、小型父母代鸡场,对自己所养的雏鸡一定要了解此品种的来源、性能及免疫程序,严格按照其饲养要求和免疫程序去做。如农户饲养的是本地土种鸡,则要了解本地区近几年疾病的流行情况,制定出一个有效可行的免疫程序,在这方面千万不可偷懒或存在侥幸心理,有些老养禽户由于疏忽在这方面失败的事例是数不胜数。另外,土种鸡的种蛋来源较复杂,而且采用传统孵化方法进行孵化,像雏鸡白痢、球虫病都较严重,要做到提前投药,防患未然。
3.病毒积累问题 这个问题在鸡舍的地面是土地地面中比较突出,有些农户在饲养了几批商品雏鸡后,发现同一品种,用同样方式,在同一房间饲养,却一批不如一批,百思不得其解,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一个病毒积累问题。鸡舍在饲养了几批鸡后,虽然房屋也像以前那样进行了消毒,但由于地面没有进行换土处理,虽用了碱水或其他消毒水喷洒过,由于前几批饲养所遗留的病毒已深入土内,消毒对其没起作用,所以当新的一批雏鸡开始饲养时,病毒很快繁殖传播,而且感染程度、患病日龄都比前几次严重和提前,且一批比一批严重,解决的办法就是鸡舍内每饲养一批换33.3厘米多厚的新土,或者索性在鸡舍内地面打上水泥,便于冲刷,这样在育雏前可达到消毒彻底的目的,以减少疾病发生的机会。
4.适时地巧用防治药品,控制疫病传播 在防疫基础上合理地巧用化学药品是防制疫病的必要措施。在养鸡业生产中,各养鸡大户用药情况很不一致。鸡从育雏、产蛋直至淘汰,有的平均每只鸡仅只耗药费0.30~0.50元钱,有的每只鸡要花费2.00元以上,其药费过高的原因有:①无病乱投药,在养鸡日常生产饲养管理上,有些养成鸡户为预防鸡病而长时间地不间断地饲喂各种药物,不仅造成药物对鸡肾脏的损害和药物的浪费,而且还使各种细菌产生抗药性,严重影响到后来对病的治疗效果;②有病滥用药、重叠用药、超劣剂量用药等;③用药“走马灯”,不按药物疗程用药,1天换1次,甚至1天3顿换三种不同的药。合理使用药物是鸡场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必须掌握鸡常见病的发病原因及规律.正确地选用药物。
5.鸡常用药物剂量和残留期限 抗生素是农村养鸡户在饲养过程中经常要使用的,进入21世纪后,在抗生素的使用及宰前停药期有了一定要求,有些兽药厂把几种抗生素放在一起,起个很好听的商品名,所能治疗的疾病几乎包罗万象,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并带有欺骗性的行为,养鸡户在购买兽药时,一定要注意其成分,不写成分的兽药不要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