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是玛沁县拉加镇的主体产业,也是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但每年的12~5月份,此时天气寒冷,羊体瘦弱,玛沁拉加地区牧户饲养的绵羊在皮肤和粘膜上发生丘疹——脓泡性痘疹为特征的传染病。藏语称“梅多乎”。它是一种滤过性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转染快,瘦弱羊和羔羊死亡率较高,在羊群中连续危害多年。其症状和治疗方法如下。
1 临床症状
病羊开始时食欲减退,高烧,呼吸和脉搏加快,结膜潮红,流粘液性鼻液,持续1~4天后,在皮肤或粘膜上出现痘疹,多发于无毛或毛少部位(眼脸、唇、鼻、乳房、腹部、咽部等)。开始为红斑,1~2天后形成丘疹,逐渐变为水泡和脓泡,最后形成棕色痂皮。这时对病羊不及时治疗,易引起继发感染如出血痘、坏疽痘等,常因继发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而死亡。
2 及早预防
常发地区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青海生物药品厂制造的山羊痘活疫苗,用于预防绵羊痘、山羊痘。方法是尾根内侧或股内侧皮内注射。按瓶签注明头份,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稀释为每头份0.5ml。不论羊只大小,每只0.5ml即可。
3 治疗验方
取少量麝香研细,按0.1%比例入酒精中,密封后加以摇震,使有效成分溶于酒精中,既成0.1%麝香酒精溶液。每只病羊皮下注射1ml,一般用药1~2次,或给病羊灌服白酒50ml,或涂于痘上。对出现全身症状的病羊,可肌注或静注除痘王注射液,一次量为每1kg体重0.1ml,每日一次,连用2~3天即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