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胃阻塞亦称为真胃积食。一般都是由迷走神经调节机能紊乱,皱胃内容物积滞、胃壁扩张、体积增大形成阻塞。如果继续发展会引发瓣胃秘结,而造成消化机能极度障碍、瘤胃积液、自体中毒和脱水的严重的病理过程,常常会导致死亡。近几年在我省大部地区奶牛出现真胃阻塞病例比较多见。
1 病例介绍
1.1 病例
克东县玉岗乡养牛户王某家一头四岁奶牛于2006年9月30日患病,求诊。
主述:本牛是自家繁育的小牛,刚产过一胎,头产的产奶量最高能有30kg/d。从小就有啃咬塑料、鞋底、绳头、砖头瓦块的坏习惯。消化也不好,三天二头的不吃草,喂点治疗消化的药就好了。自从产犊后,发病次数多了,有时还伴有胀肚。这次发病已经三天了,打了促进胃肠蠕动、强心补液的针,又用硫酸钠300~400g,植物油500~1000ml,鱼石脂20g,酒精50ml,水6000~8000ml,配合内服。只是缓解一下,吃两口又不吃了,每次反刍也就是三口两口的,呆立,然后趴下,再站起来,过一会,又趴下,虽不剧烈,但比平时多。病牛喜喝水,而每次量都不多。排便少,肚子不见小。
临床所见:病牛主要表现前胃蠕动缓慢,瘤胃蠕动音减弱,瓣胃音低沉,肠音微弱。病牛精神沉郁,体质消瘦而虚弱,皮肤弹性下降,鼻镜干燥,眼球下陷结膜发绀,舌面皱缩,血液粘稠而呈暗红色。T38.7℃,R26次/min,P78次/min。食欲、反刍基本消失,腹部稍有增大,瘤胃内容物充满,腹部膨胀,稍有下垂,右侧肋弓处稍膨出。常常呈现排粪姿势,有时排出少量糊状棕褐色带恶臭粪便,混杂少量黏液,尿量少而浓稠或深黄色,具有强烈的臭味。
冲击性触诊,瘤胃有波动感;用拳抵触右侧中下腹部肋骨弓后下方皱胃区,频频冲击则病牛有退让、蹴踢等敏感表现,同时感触到皱胃有扩张和坚实感。用听诊器放置在左侧或右侧窝听诊,同时以手指轻轻叩诊,左侧倒数第1至第5肋骨弓;或右侧第一二肋骨弓,都可听到扣击钢管的声音。
1.2 初步诊断
为真胃异物阻塞。主要依据为:病牛有异嗜史;药物的治疗,效果不好;再根据右腹部皱胃区局限性膨胀,在肷窝结合肋骨弓进行听诊,叩击呈钢管音,以及皱胃穿刺测定其内容物,pH值为4。
1.3 治疗
治疗原则:由于真胃阻塞不通,极易出现脱水和自体中毒,为了增进治疗效果,防止真胃壁由于扩张而出现麻痹,应尽快消除病因,恢复胃肠功能,必需尽快采取真胃手术疗法。
手术结果:采用常规方法切开右侧腹壁,取出真胃,并将真胃切开,在真胃中取出两根拇指粗细的绳头,分别长约40cm和60cm;取出重约600g的泥沙。按操作规程缝合真胃,关闭腹腔。
手术后治疗与护理:前三天,主要是以抗菌消炎,强心补液,促进伤口愈合,改善胃肠的内环境,控制饮食为主。供给病牛少量柔软易消化的饲草。然后根据病情每天逐渐递减药量,增加饲草的供给。经过七天精心治疗和护理,病牛逐渐恢复,15天左右基本恢复正常。
2 病因分析
真胃阻塞,一般发生的原因是由于饲料与饲料营养不合理、或管理和使役不当而引起的。尤其是东北地区,特别是冬春季节缺乏青绿饲料,用谷草、麦秸、高粱或稻草铡碎喂牛,发病率较高。原发性皱胃阻塞,犊牛有的因大量乳凝块滞积而发生。成年牛有的因食用胎盘、毛球、毛线而发生。犊牛与羔羊因误食破布、木屑、刨花、塑料皮等,引起机械性皱胃阻塞。 而本病例主要是由于病牛消化机能和代谢机能紊乱,并出现障碍,啃食了绳头、舔食泥沙的结果。真胃阻塞的病牛,多呈现迷走神经性消化不良的部分综合症,而又与前胃疾病的某些特征相类似。
3 预防
皱胃阻塞的发生,一般是由于迷走神经紊乱或受损而引起的,也由于舔食异物和泥沙引起的。因此,必需加强饲养管理,特别是注意粗饲料和精饲料的调配,饲草不能铡得过短,精料不能碾得过细,麦糠、豆饼不能搭配过多,以免影响消化机能。此外,还需注意清除饲料中的异物;还要防止发生创伤性网胃炎,以及避免损伤迷走神经,而减少本病的发生。增强体质,保证牛群健康。
4 体会
真阻塞多与前胃疾病、真胃和肠变位的症状相似,往往容易误诊,要注意与上述几种疾病的区别,尽早诊断为治疗争取时间。
根据治疗本病例和以往治疗真胃阻塞的体会,由功能性、饲料而引起的真胃阻塞,尽早用药物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如果没效果,要尽早采取手术治疗。而异物引起的真胃阻塞,要尽早诊断,尽早手术,也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