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流行病学调查
坪沟乡罗山村一养殖户存栏牛9头,品种为杂种黄牛。2006年2月10日开始发现有1头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并且在病初有发热症状。截止2月26日陆续发病至3头,其中2头死亡。其病程分别为5天和7天。开始发病的牛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无明显效果。从发病牛体乳房、肚皮处采集到璃眼蜱。
2 临床症状
患病牛初期体温升高至40~41℃。表现精神萎顿,食欲减退,反应迟缓,行走无力,心跳加快,可视粘膜苍白并黄染,体表淋巴结肿大,触之有痛感,血液稀薄呈暗红色,后期拉稀,病牛迅速消瘦。
3 剖检病理变化
体表淋巴结肿大,剖面多汁。胸腹两侧皮下有出血斑,皮下脂肪,肌膜,关节囊液均呈黄色。脾脏肿大2~3倍,脾髓软化。肝脏肿大,胆囊肿大3倍以上,胆汁呈黑褐色,心脏内、外膜有出血点,真胃粘膜有瘀血斑、出血点和溃疡。
4 实验室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综合分析,对病牛耳尖静脉采血和穿刺肿大的体表淋巴结穿刺液涂片,干燥后用甲醇固定,滴加10%姬姆萨染色液染色3min、水洗、吸干、镜检,油镜下观察,红细胞内有卵圆形、逗点形、杆形、圆点形等不同形状的虫体。淋巴结穿刺涂片即发现裂殖体。
5 治疗
用贝尼尔,剂量为5~8mg/kg体重,配成1%~5%溶液。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5天,对病重病例可配合青霉素、清开灵、维生素B12进行肌肉注射。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除发病死亡2头外,剩余7头牛经治疗全部治愈。
6 体会
该养殖户此次发生的患病牛,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病原学诊断为牛泰勒焦虫病。
该养殖户此次发生本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使该病得以及时控制,减少损失。
全群牛只的预防,目前无疫苗,用贝尼尔按5~8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2次。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用药后再未出现新的病例。
灭蜱为预防本病的关键性环节。一是在9~10月份消灭畜舍内的幼虫;二是在每年的2~3月间消灭畜舍内的成蜱;三是在每年的5~7月份消灭牛体上的成蜱。
每年3月末给成牛注射牛焦虫疫苗可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犊牛出生一个月后可注射或使用贝尼尔,即可预防又起到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