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特种养殖 » 正文

兔肝球虫病的防治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0-30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577
2006年7月中旬,我市某养兔户,幼兔发生以拉稀、突然死亡、死后腹部膨大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流行病学、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兔肝球虫病。
发病特点 
该养殖户共饲养獭兔300多只。其中幼兔200多只,自繁自养,地面散养。22日开始,幼兔(多见1.5月龄)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死后幼兔腹部膨大,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成年兔无任何症状,成兔、幼兔都注射过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三联苗。26日,送死兔2只就诊,此时幼兔已死亡70多只。
剖检变化 
剖检死亡幼兔2只,整个肠道无明显病变,两只幼兔的肝脏内均有淡黄色粟粒大的结节,呈圆形。脾、肾、心脏无病理病化。
实验室诊断 
取肝脏上的结节用两载玻片压片镜检发现大量椭圆形、淡黄色的球虫卵囊。用肝、脾病料涂片,姬姆萨氏染色未见细菌。取病料接种于血液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上,未见细菌生长。根据流行病学、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免肝球虫病。
防治措施
4.1 预防
4.1.1 兔舍应保持清洁、干燥。保证饲料、用具的清洁卫生,不被兔粪污染。加强消毒,兔笼、饲槽至少每周用热碱水消毒1次,也可将其在日光下曝晒。
4.1.2 及时将发病兔隔离治疗,病兔的尸体和内脏要烧掉或深埋。
4.1.3 选作种用的公、母兔,必须经过多次粪便检查,健康者方可留作种用。购进的新兔也须隔离观察15~20天,确定无肝球虫病时方可入群。成年兔和幼兔要分开饲养。幼兔断奶后要立即分群。
4.2 治疗
4.2.1 氯苯胍,按0.03%浓度拌料喂,连用7天,以后改用0.015%浓度拌料长期饲喂。预防时可按0.015%浓度拌料,连喂45天。
4.2.2 磺胺二甲氧嘧啶与二甲氧苄氨嘧啶按5:1混合后,按0.012%~0.013%浓度拌料饲喂,连喂5~7天,隔7天后再按上述浓度拌饲喂5~7天。
4.2.3 球痢灵(硝苯酰胺)与3倍量的磷酸钙共研细末,配成25%预混物,用于预防时按0.0125%浓度拌料饲喂,治疗时按0.025%浓度拌料饲喂,连喂3~5天。
4.2.4 复方敌菌净,每天按兔每kg体重30mg(首次饲喂时药量加倍)拌料,连喂3~5天。
4.2.5 呋喃唑酮(痢特灵),1月龄内的兔按3mg/kg体重,1月龄以上兔按4mg/kg体重,连用7天。
4.2.6 白头翁、黄柏、大黄、秦皮各5g,黄芩25g,煎汁后拌料饲喂。
4.2.7 白僵蚕50g,桃仁5g,白术15g,白茯苓15g,猪苓15g,大黄25g,地鳖虫25g,桂枝15g,泽泻5g,共研末,每只兔每天按5g拌料饲喂,连喂2~3天。
4.2.8 黄柏、黄连各10g,大黄7.5g,黄芩25g,甘草15g,共研细末,每只兔每天7.5g,连喂3天。
4.2.9 紫花地丁、鸭舌草、蒲公英、车前草、铁苋菜和新鲜苦楝树叶,每只兔每天各喂30~50g(苦楝树叶喂量少于30g),隔天喂1次。
体会
5.1 兔球虫病是家兔常见的一种流行病,可引起幼兔大批死亡。由于球虫的种类和寄生部位不同,可以分为肝球虫和肠球虫。以前多见肠球虫,而肝球虫少见。该养殖户在幼免发病期间一直用氯苯胍防治球虫,认为不可能发生球虫,忽视肝球虫的发生,造成误诊。
5.2 这批兔球虫病是否有肠球虫混合感染,由于时间紧,未进行粪便检查,但从其喂氯苯胍和剖检无肠道变化等方面,基本上可排除肠球虫存在的可能。
5.3 该养殖户利用旧房屋地面散养,卫生条件差,无法彻底清理环境卫生,加上这一季节潮湿多雨,是造成该病暴发的直接原因。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