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特种养殖 » 正文

肉兔病毒性出血症并发巴氏杆菌和曲霉菌的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0-07  来源:今日畜牧兽医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380
      1 发病情况
  铁力市某镇一养兔场,饲养哈白、比利时、加里弗尼亚等肉种兔160只,存栏幼兔、青年兔1800多只,已接种兔瘟/巴氏杆菌病二联苗(据了解疫苗已过期)。2007年9月20日从外地购入8只种公兔进场时未进行检疫和隔离观察,即放入兔群中饲养。到9月29日,有5只断奶幼兔和4只青年兔死亡。次日早晨发现全群兔有半数以上发病,死亡大小兔789只,死亡率达40.2%,以2月龄左右的幼兔死亡率最高。发病后采用氟哌酸、土霉素、磺胺二甲嘧啶、庆大霉素等口服、注射等治疗,均不见效,病情还在不断蔓延,死亡兔在增加,未能控制住病情。据现场了解,所使用的兔瘟/巴氏杆菌病二联苗,是从外地药贩子手中低于市场价买的疫苗,细看疫苗瓶标签上的有效期已涂改,已过期1年零3个月。饲喂的粗饲料是经过一夏天的豆皮(北方称豆吻子),已明显变黑发霉。
  2 临床症状
  最急性的病兔突然发病,没有明显的症状,在发病后10~12小时体温升高达41.0℃,有的死前还在吃食,突然抽搐,惨叫几声即刻死亡。病程稍长的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拒食,饮欲增加,被毛粗乱无光泽。呼吸急促。从鼻腔中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液,鼻黏膜苍白或发绀,并伴有眼角膜浑浊或溃疡。临死前常表现短期兴奋、争扎、狂奔、咬笼具,继而出现前肢俯卧,后肢支起震颤,倒地抽搐,四肢不断划动,角弓反张,尖叫而死。有少数病死兔鼻腔流出带有泡沫样血液。
  3 病理变化
  共剖检16只病死兔,其中幼兔5只,青年兔6只,成年兔5只,病理变化基本一致。病死兔鼻腔、喉头和支气管黏膜严重瘀血、出血,尤其是气管环最为显著呈弥漫性出血,在气管和支气管腔内存有大量的淡红色泡沫状液体,呈现红气管外观。在肺脏表面有圆形小结节,胸膜下和肺组织内可见到黄色或灰色结节,结节内容物呈黄色干酪样,互相融合呈不规则锯齿状坏死灶。肺水肿、膨胀、严重出血,有针尖大至绿豆粒大的出血点,呈花肝肺外观,切开肺组织流出多量红色泡沫状液体。心脏扩张,心包水肿,心内外膜有出血点。肝脏出、瘀血,肿大,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灶,质地脆弱。胆囊肿大,胆汁充盈。脾瘀血、肿大,颜色变深,呈紫红色,质脆。肾脏瘀血、肿大,肾外膜有少量出血点。胃黏膜瘀血,呈暗红色,有的脱落,表面有小的暗红色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针尖大出血点。膀胱积尿,点状出血,脑膜小血管扩张。
  4 实验室检查
  4.1巴氏杆菌检查
  4.1.1涂片镜检  采取病死兔的肝、脾和心血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有两极着色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4.1.2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病死兔肝、脾组织,接种于鲜血琼脂培养基上,置于37℃恒温箱内培养24小时,生长出灰白色露珠状半透明、湿润、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小菌落,不溶血。取培养基上的菌落染色、镜检,则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无荚膜、单个或成对排列的小杆菌。
  4.1.3生化试验  将分离到菌珠的纯培养物接种于生化试验培养基上,结果该菌能发酵葡萄糖、果糖,产酸不产气;发酵乳糖、鼠李糖、山梨醇和水杨素,甲基红和V-P试验(+),尿素酶试验(-);靛基质试验、接触酶、硫化氢试验(+);不液化明胶。
  4.1.4动物试验  采集病死兔的肝、脾组织研碎,用生理盐水制成1︰10的乳剂,静止后取上清液0.2毫升,接种3只小白鼠作试验,另取3只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在20~32小时内试验组小白鼠死亡,采集心血涂片进行检查,其形态与培养特性都和自然病例分离到的细菌相同,对照组存活。
  4.1.5药敏试验  挑取典型菌落均匀涂于鲜血琼脂平板上,用多种抗菌药物纸片做抑菌试验,结果该菌对头孢噻呋、氟苯尼考高敏,对氧氟沙星、强力霉素中敏,对庆大霉素、土霉素低敏。
  4.2曲霉菌检查
  4.2.1曲霉菌紫外线检查  取玉米、麦麸、豆饼、豆皮各20克,置于紫外线灯下幅射,在豆皮上发出黄绿色荧光,而玉米、麦麸、豆饼上则没有,可认定豆皮含霉菌。
  4.2.2压片镜检  取病死兔肺部的结节病灶和气管的分泌物,置于载玻片上,压碎,滴加10%苛性钾溶液,加盖玻片,轻压一下,在低倍镜下检查,可见到典型的霉菌菌丝和分生孢子。
  4.2.3霉菌分离培养  以无菌操作取病死兔的肺、肝组织病变结节内的干酪物,接种于沙堡劳氏琼脂培养基上,置于37℃恒温箱内培养,接种后3天内,逐日进行观察,菌落最初为白色绒毛状,后变蓝色、棕色,2~3天取培养物镜检,可见到孢子和菌丝。
  4.2.4饲料检查  取饲料玉米、麦麸、豆饼、豆皮各2克,放于沙堡劳氏琼脂培养基上,置于37℃恒温箱培养,而后进行霉菌检查,玉米、麦麸、豆饼呈(-),而豆皮呈(+),说明豆皮被霉菌污染。
  4.3病毒分离与鉴定 
  4.3.1无菌采取病死兔的肝、脾、肾病变组织,研碎,按1︰10加入生理盐水制成乳剂,然后用双抗处理30分钟,3000转/分钟,离心15分钟取出上清液作被检病料备用。
  4.3.2回归试验  取被检病料按1毫升/千克体重,给3只体重为1~1.5千克的未免疫健康兔皮下注射,结果3只兔分别在32、40、48小时死亡,并出现兔病毒性出血症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4.3.3血凝(HA)试验  取被检病料用生理盐水作1︰10稀释,然后按2倍连续递进稀释成为1︰20、1︰40~1︰1280、1︰2560,充分摇均,同时设置生理盐水对照,每管分别加入人O型红细胞悬液进行微量血凝试验,室温下作用30分钟,结果出现凝集反应,凝集效价均在1︰1280以上,而生理盐水对照组未出现凝集反应。
  4.3.4血凝抑制(HI)试验  取被检病料等量,加入稀释的已知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阳性血清,摇均,再加入1%的人O型血红细胞悬液,未发生凝集反应,表明被检病料中存在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
  5 防治措施
  5.1立即停喂发霉的豆皮饲料,换上新鲜饲料。彻底清除舍内的粪便、垃圾和污物,笼具用火焰喷射消毒,地面、墙壁用3%的火碱消毒,用具刷洗干净,每天用0.2%的过氧乙酸带兔消毒1次。并对病兔进行隔离饲养和治疗。
  5.2对未出现症状的假定健康兔,注射兔病毒性出血症/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苗,1月龄以上兔皮下注射2毫升,乳兔和幼兔注射1毫升;出现症状的用兔病毒性出血症高免血清治疗,成年兔肌肉注射3毫升,幼兔2毫升,连用2天。
  5.3发病兔肌肉注射头孢王(含头孢噻呋、氟苯尼考、增效剂等)0.1/千克体重,1次/日,连用3~5天。用复方氟苯尼考50克拌料100千克,3次/日,连喂3~5天。
  5.4制霉菌素口服,5万单位/只,2次/日,连用5~7天;灌服1︰3000的硫酸铜溶液,10~20毫升,2次/日,连用3~5天,也可作饮水用。
  5.5对种兔可用10%的葡萄糖溶液20毫升、VB15毫升,皮下分点注射;再用葡萄糖15克、VC30毫克、VK2毫克、肝乐100毫克、肌醇12.5毫克,加少量水混合后口服,1次/日,连用5~7天。
  5.6有鼻炎和打喷嚏的病兔,可用生理盐水稀释链霉素(2万单位/毫升)进行滴鼻,2次/日,连用3~5天。
  5.7在饮水中添加5%的葡萄糖、0.1%VC、VK3和黄芪多糖;饲料中加入3%的红酒酵母多糖,连用10天。可增强兔的抗病能力,有利于病兔恢复。
  经采取上述综合治疗措施,5天后死亡减少,在治疗过程中淘汰26只没有治疗价值的病兔,10天后基本控制了疫情,再未发病。 ( 杨成勇  黑龙江省铁力市畜牧兽医局,黑龙江铁力152500)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