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附红细胞体的治疗药物
1.咪唑苯脲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盐酸咪唑苯脲注射粉剂和二丙酸咪唑苯脲油乳剂等药剂。
盐酸咪唑苯脲是新型抗血液原虫药,它能直接作用于虫体,干扰虫体糖代谢,抑制DNA的合成,改变虫体的核数目和大小,引起核扩张、崩解,胞浆形成空泡,使虫体失去活性。按2毫克/千克体重计量使用,可以100%杀灭牛体内的焦虫,此剂量对猪附红细胞体病也有效,但治疗牛附红细胞体病,需将剂量加大至5毫克/千克体重,间隔14天连用2次。应用此剂量,少数牛发生较剧烈的药物反应:流涎、肌肉震颤、腹泻、呼吸困难,多在3~5小时内缓解,阿托品可用于抢救。
二丙酸咪唑苯脲油乳剂是咪唑苯脲的新型衍生物,其抗虫谱及适应症应与咪唑苯脲相似,相比之下二丙酸咪唑苯脲在体内代谢较慢,具有更长的体内半衰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该类药物具有治疗效果好,副作用较低, 使用安全方便等优点,成为治疗奶牛焦虫病和附红细胞体病的首选药物,但价格略贵。
2.胂制剂 无机胂以雄黄、雌黄、信石、白砒等形式存在,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和五氧化二砷,均属于毒药;有机胂则毒性极小或无毒。胂制剂进入机体后,与细胞酶体系中的巯基结合,影响氨基酸的代谢,降低糖代谢水平,阻碍糖元异生,使产热减少,体消耗降低,外周毛细血管舒张。临床上可见皮肤红润,食量减少,抗寒冷,生长速度加快。
胂制剂对血液原虫,如霉毒螺旋体、阿米巴原虫、附红细胞体、疟原虫、体表寄生虫等有毒害作用,可影响其蛋白质合成而死亡。
有机胂制剂:阿散酸120毫克/千克饲料,连喂7~10天,改为60~80毫克/千克饲料,连喂10天,或洛克沙胂60毫克/千克饲料,连喂10天,改为40毫克/千克饲料连用10天。可以使附红细胞体100%消灭。用药一个疗程,可使猪、牛半年之内维持临床健康状态,或在大型猪场中每月一次,用洛克沙胂40~60毫克/千克饲料,连喂10天,可使猪场附红细胞体发病率降为零。因此成为隐性家畜预防性用药的首选。
914A是在抗霉毒螺旋体药物914(新胂凡纳明)的基础上,使其与胆酸以及解热药配伍而成,并不是新型制剂。0.2毫升/千克体重饲喂,每隔48~72小时一次,连用2~3次,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退热,使患畜临床症状改善。但对附红细胞体的治疗效果并不好,复发率高,心脏损伤严重,易诱发急性心肌炎和末梢神经炎。少数动物卧地不起,皮疹或脱毛,多转归死亡或急宰,临床上此药已经少用。
有机胂制剂对怀孕母畜慎用,因经胃肠作用后从粪便排出的胂盐环境污染,公共卫生问题成为本制剂的最严重问题。
3.四环素制剂 盐酸多西环素、盐酸土霉素是当前临床上制剂最多,效果确实的产品。此类制剂进入机体,与核糖体30s亚基特异结合,阻止氨基酰-tRNA联结,从而抑制病原体肽链延长和蛋白质合成。此外,还可以改变病原体膜通透性,导致胞内重要物质外漏,迅速抑制DNA复制,高剂量有杀菌作用。
盐酸土霉素多制成20%油佐液,牛、猪20毫克/千克体重可以杀灭附红细胞体,5~10毫克/千克体重可改善症状,但易复发。多点、深部肌肉注射,注射浅表或药量过于集中,可引起局部剧痛,肿胀以至于形成化脓性包块,经久不消;四环素类制剂,间隔2~3天注射1次,连用4~5次效果才令人满意。盐酸土霉素按0.1%添加到犬猫及特产皮毛养殖动物饲料50千克中,连用10天,效果确实。猪可应用土霉素钙,用量用法同上,可增加猪采食量。
此类药物的毒副作用较轻微,局部疼痛比较严重,可以影响奶牛的采食及反刍,24小时左右缓解。
4.喹诺酮类 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体内分布广、半衰期较长、使用方便、不良反应较轻等特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感染,特别是恩诺沙星对嗜血支原体病有高效,效力较泰乐菌素、泰妙菌素强。0.5%、2.5%恩诺沙星注射液,肌肉注射2.5毫克/千克体重,2次/日或5毫克/千克体重,1次/日,连用3~5天。
另外,还有2%培氟沙星溶液,肌注或静注,猪、牛、羊每千克体重0.1~0.2毫升,1日2次,连用2~3天。总的来说喹诺酮类药物对附红细胞体的治疗有短期效果,但极易复发,毒副作用较轻。犬猫按上量应用可缓解症状,但对弓形体病效果不明显。
5.磺胺间甲氧嘧啶或其TMP复方制剂 主要有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5-甲氧嘧啶、复方磺胺等粉剂或其钠盐注射剂。
目前市场上有10%~20%的磺胺间甲氧嘧啶溶液,家畜每次0.1~0.2毫克/千克体重,48小时一次,深部肌肉注射或缓解静滴,忌与酸性液配伍。能治疗弓形体病是其优势,而对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效果与盐酸土霉素或强力霉素相比则稍差。寒冷时药液粘稠、结晶、吸出药液及注射均困难。用药局部剧痛及易形成肿块,引起大面积肿胀是本药的缺点,注射后动物厌食,减奶明显,是本品推广中的难点。
6.三氮脒类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贝尼尔(又名血虫净)等,此类药物能够使机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更低,导致附红细胞体营养缺乏,从而使浆泡破裂而死亡。2000年左右,三氮脒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被认为是防治猪附红细胞体病及“血虫病”的特效药物。用药4小时即见泡体破裂,之后药效明显降低,而毒副作用却越来越明显。
奶牛按5毫克/千克体重拌料饲喂,每天一次,连续用药2~3次后,少数奶牛可出现流涎、肌肉震颤、腹痛腹泻; 5%~10%的奶牛可能出现心悸,心肌扩张,反刍无力或不反刍,瘤胃虚胀,重症病例甚至5~8天不反刍,卧地不起,肌无力,血便,救治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猪按7.5毫克~12.5毫克/千克体重用药,1~2次后表现为全身出血倾向,尤其以四肢末端、腹下、耳及尾部最严重,食欲减退,甚至死亡,孕猪出现流产。现在多采用阿托品、安乃近等缓解以上症状。
附红细胞体病容易导致患病动物低血糖、酸中毒、溶血性贫血及黄疸。三氮脒是通过降低机体血糖而杀虫治病的,对于重症病畜,这种治疗方法实属夺命疗法。当病畜附红细胞体附着率高,红细胞损伤严重时,三氮脒一次注射常规剂量,就使患畜临床症状急剧恶化,往往在2~3次用药后可导致患畜死亡,目前对此药的使用日渐减少。
7.盐酸吖啶黄(锥黄素、黄色素) 吖啶染料衍生物,起初用于防治焦虫病。近年来又将其用于附红细胞体病治疗,间隔24~48小时,连用2次;对于附红细胞体病伴有发热的病例,可在8~12小时内降温,缓解临床症状,并使末梢血管中虫体明显减少,但在2~3个月内多复发。
本品副作用严重,静注后10~20分钟,个别牛剧烈腹痛泄粪如水,肌肉震颤,卧地不起,经2~3小时后缓解,排黄绿色尿液。牛两次用药以后或一次剂量稍大时(5毫克/千克体重),40%~45%的牛发生心肌损伤,心动过速达120次/分钟,肌无力;5%~10%的奶牛也有心脏扩张、前胸及颌下心性水肿、静脉怒张现象,以致于液体无法输入。食欲不振,泌乳停止,泌乳量恢复极慢,且达不到用药前水平。此药多年未见厂家生产。
二、预先处理与对症治疗
1.预先处理 目前防治附红细胞体的制剂均有轻重不一的毒副作用,对于危重病例来说,这种毒副作用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对于那些不便直接用药的患畜(有心衰、呼吸困难、便血等症状以及临产的母畜)可以进行预处理,来降低毒副作用程度,提高病畜抵抗力。采取的预处理主要为:
补糖补碱缓解患畜低血糖酸中毒症状,适用于重症病例;
预先肌注安钠咖或樟脑磺酸钠,提高机体、心脏及全身耐受性,10~20分钟后再注射抗附红细胞体的药物,适用于一般患畜。
2.对症治疗 对病程较长、体质虚弱、黄疸、贫血较严重的患牛,可静脉补充17种氨基酸500~1000毫升,配合维生素B12和5%的碳酸氢钠500毫升静脉注射;心衰乏力者肌注安钠咖30~40毫升;对呼吸困难,肺水肿明显的可静脉滴注10%的葡萄糖酸钙500~750毫升,肌注速尿30毫升。为确保治疗效果,以四环素4毫克/千克配合维生素C拌料饲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