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子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技术(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9-06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90
  给新生子猪内服药物
  
  子猪黄痢严重时,出生后立即灌服氟苯尼考口服液或宝康素或硫酸新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每天2次,连用3天,每次灌服1毫升。也可以灌服微生态制剂,如益畜饮、EM菌等。
  
  子猪白痢严重时,在生后7日龄~10日龄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
  
  尽可能提高子猪的环境温度,降低湿度
  
  无论冬夏都要设置保温箱,保温箱的底部铺上电热板,上面用红外线灯泡照射取暖并防止有贼风侵袭。
  
  可准备250瓦、150瓦、100瓦三种型号灯泡,以备不同阶段使用。
  
  新生子猪需要32℃~33℃的高温,以后每周降2℃~3℃。温度过低是诱发大肠杆菌病的主要原因。
  
  产房严禁湿度过大,一般不要用水冲洗产房,湿度过大对子猪生长不利,同时也会促进细菌的繁殖。应该为子猪提供干燥、温暖、卫生、舒适的生存环境。
  
  及时做好补铁补硒工作
  
  子猪出生后3日龄时补铁1.5毫升,补硒1.5毫升。铁和硒的缺乏也是子猪发生大肠杆菌病的诱因。
  
  实行三针保健计划
  
  在子猪出生后3天、7天、21天,分别注射长效土霉素(如百克米先、德利先、得米先等)0.5毫升、1.0毫升、1.5毫升,会减少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
  
  提高产床高度
  
  产房内不同高度的空间其温度是大不一样的,离地面越低温度越低、湿度越大,越容易受贼风侵袭。生产实际调查发现,将母猪产床的高度由20厘米提高到45厘米,子猪大肠杆菌的发病率减少50%~70%。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