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夏季,动物头部受阳光直射,引起脑及脑膜充血等急性病变,导致中枢机能严重障碍的现象,称为日射病。如环境温度、湿度过高,机体不能有效散热,体内积热而使体温升高,导致中枢机能严重障碍的现象,称为热射病。而因环境温度过高,引起机体大量出汗,水盐损失过多而出现肌肉痉挛时,称为热痉挛。由于这一类现象均与炎热季节的光、热、湿有关,故统称为中暑或暑湿症。
一、病因与症状
炎热夏季,动物长时间在烈日下使役或受到暴晒;环境温度过高,圈舍潮湿闷热,通风不良等,均是本类疾病的主要诱因。其临床症状也因发病原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日射病 日射病是由于烈日直射动物头部,使头盖骨过热,脑及脑膜充血,甚至颅内压升高,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障碍的征象。发病初期病畜精神沉郁,站立不稳,步伐散乱,黏膜紫赤,严重时神情惊恐,甚至突然倒地。病急时,生命中枢可受到威胁,表现为心衰,呼吸迫促,体温升高,瞳孔初散大后缩小;出现全身麻痹时,皮肤、肛门、角膜等反射消失,常因痉挛而死。
热射病 热射病是由于外部环境温度过高而圈舍潮湿闷热,影响动物机体散热,使体温急剧升高,体热蓄积而引起的。如在闷热欲雨的天气,过度使役、车船运输、圈舍拥挤而又通风不良时,均可引起本病发生。
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是体温急剧上升,可达到42℃或更高,全身大汗淋漓,剧烈喘息,张口呼吸;有时晕厥倒地,犹如电击一般。猪常出现口吐白沫,昏迷、痉挛、发抖等症状;绵羊表现为恐惧不安,禽类发病后全身虚弱无力。大量出汗时可引起脱水,导致水盐代谢紊乱,最后循环衰歇,如不及时抢救,往往迅速死亡。
热痉挛 主要是因为大出汗致使钠盐、钙盐丢失过多,引起肌肉痉挛性收缩。但这种情况体温不会很高,且神志清醒。
二、防治措施
本病是各类动物均可发生的一种季节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因此,在炎热夏天,必须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以保证动物安全过夏。
预防措施 炎夏季节,要防止日光直射头部过久,同时应注意休息和供给充足饮水;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厩舍不能过度拥挤,并保持清洁和通风良好;长途赶运应在早、晚凉爽时进行,注意勤饮水,勤休息;大群车船运输时要有防热设备,给足饮水,必要时注射氯丙嗪进行预防。
三、治疗方法
本病往往突然发生,症状急剧,如治疗不及时,可迅速死亡。因此一旦发现,应立即施救。治疗原则是防暑降温、镇静安神、强心利尿、缓解酸中毒。
物理降温 一旦发现患畜,应立即将其置于凉爽、通风、安静的地方,施行冷水浇头和心区冷敷,并配合凉水内服和反复灌肠等方法,尽量在短时间内降低体温;同时还要防止声、光刺激,使患畜保持安静状态。
药物降温 在上述基础上,用2.5%盐酸氯丙嗪注射液,牛、马10~20毫升,犬、猪、羊2~5毫升,肌注,进行药物降温。
放血缓充,强心补液 为减轻患畜脑及肺部的充血,可酌情进行静脉放血,大家畜一般1000~2000毫升,猪、羊100~300毫升;或于三江、太阳、尾尖等穴位放血。放血后再输给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2000毫升、2.5%盐酸氯丙嗪10~20毫升、20%安钠咖5~10毫升,效果更好。
镇静安神 如狂燥不安,可用水合氯醛灌肠,并静注安溴。心衰虚脱时,可用尼可刹米和安钠咖交替注射。用量为25%尼可刹米,每次5~20毫升皮下注射,20%安钠咖每次5~10毫升肌注。
缓解酸中毒 为纠正酸中毒,可用5%碳酸氢钠液每次200~1000毫升静脉注射,每日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