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来是世界上最大的养猪生产国家,在同一系列重要猪病的斗争中取得过举世瞩目的成绩,二十世纪五十年研制成功的猪瘟兔化的弱毒疫苗,对控制和消灭猪瘟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成效斐然。近半个世纪来养猪集约化生产的推进,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步伐加快,种猪和畜产品的国际间交流频繁,由于人们对新形势下防范猪病的认识不足和措施不力,从而导致一些新发现的传染病快速传播和己经控制的疫病重新流行,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损害。
近十年来,笔者和站内卫秀余等同仁涉足全国各省、自治区、香港特区和台湾地区的一千多个猪场和检测了近二十万份血清样本和剖检病、死猪近万只。另外积极参与国際的猪病学术交流活动,先后参加了第十六、十七届世界猪病大会和第四届国際新出现和再出现猪病会议,同时还访问了十七个国家和一些国際上著名的研究所和实验室。通过上述活动对国内外猪的重要疾病认知度得到提高,现就有关内容陈述如下,供作参考。
1.猪口蹄疫
1.1流行毒株的变化。根据国内外有关实验室的报导,南亚和东南亚有关邻国流行对牛、猪都可染疫,猪口蹄疫的毒株己由O型泛亚株(Pa n Asia)株按国際贯列应用流行毒株制备灭活疫苗为佳,反之亦然。
1.2免疫。中国的国境线特长,邻国多,又多数属发展中国家或不发达地区,口蹄疫疫情比较复杂,中国对受威胁地区的易感动物免疫,达到“免疫无口蹄疫”堪称上策。台湾1997年暴发猪口蹄后,实施全岛猪群免疫接,己連续三年无猪口蹄疫发生,2003年3月经国際兽疫局检查认定为“免疫无口蹄疫”地区。
1.3免疫程序。有关研究和实践证明,在种猪群每年实行二至三次的免疫的情况下,仔猪何时进行首免至关重要,由于细胞中和试结果不能表达仔猪的母原抗体,因此只能以IHA试验效价来确定,当抗体水平>1:16<1:32时为适时免疫日期,此时仔猪的日龄正值10-12周龄。第2次免疫间隔2—4周.
2.猪瘟。
2.1 发病特奌。由于大规模的实施猪瘟疫苗的计划免疫,在集约化猪场里,己基本杜绝了种猪和生长猪的临床发病病例,但在一部分猪场中,种猪的亚临床感染依然存在,其有持续感染和潜伏感染二种表现特点,前者表现为繁殖障碍(死胎、流产)和二周龄以内的仔猪发病死亡。后者主要表现在保育期仔猪的发病死亡。持续感染的母猪的血情检测不到抗体或者只有低水平的抗体,而且加强免疫不可能改善其猪瘟抗体水平的提高,流产胎仔PCR检测猪瘟抗原呈阳性结果。潜伏感染的种猪,猪瘟抗体水平偏高,通常较常规免疫抗体高二个滴度以上。
2.2免疫。种猪免疫:每年注射疫苗二次或每胎次注射一次。剂量:每次450-600个兔体感染量,即目前药厂标示剂量的3-4头份。仔猪免疫有超前免疫和常规免疫二种方法可循,前者在染疫猪场应用,即在仔猪出生后马上注射猪瘟疫苗,並隔离一小时再吮初平乳,由于猪的产程一般都在2-3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所以疫苗稀释后要置于带氷的保温杯(桶)内,超免的剂量经研究证明注射1头份己足矣!仔猪常规免疫有二次免疫和一次免疫二种方法,二次免疫法的首免在20日龄,二免在60日龄,大量的实践和试验证明,首免由于母原抗体的干扰,导至免疫失败,成了无效劳动。因此笔者建议,应推广50-60日龄一次免疫的方法,剂量每仔三头份。
2.3过敏反应。通常見于实施超前免疫的初生仔猪,尤以高瘦肉率的品种猪,特别是皮特兰和含有皮特兰血统的后裔为多見,可能与氟烷基因有关。由于猪瘟疫苗的生产工艺比较
落后,在成品苗中非抗原蛋白的含量偏高,即过敏原的含量偏高,因此对哺乳仔猪免疫时以
使用一头份剂量为安全。
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
3.1发病特奌。本病自1987年美国暴发至今,己成为全球笵围内流行的、危害最严重的猪的重大传染病,目前中国的规模化猪场有九成染疫,临床表现己从“流产风暴”为特征的暴发型转向损害保育猪为特征的“呼吸障碍”型,並己成为仔猪、生长猪呼吸综合征(PRCD)首位原发性病原。
3.2免疫。对染疫猪场实施疫苗免疫接种,已被绝大多数国家的兽医和养猪业主接受,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报告确认,该国有53%的猪群接种疫苗,其中大型猪场接种者达70%,使用弱毒疫苗的占6 5.5%。中国免疫猪的数量正在迅速扩增,估计2003年己超过二千万头份。广东某公司对1.6万头母猪和其繁殖的仔猪全群实施弱毒疫苗免疫接种,並己历时三年,有效地控制了本病的危害,且未发现有不安全现象。免疫程序应按后供苗单位的说明书办理。
3.3.免疫监察。美国及欧共体己有多种弱毒苗和灭活疫苗注册上市,但中国尚未有注册疫苗,日前所试用的疫苗绝大多数是中试产品,免疫效果的不稳定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因此试用单位将免疫抗体的检测要列为日常工作,如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补课,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4.病毒的变异。William L.Mengling(美国)认为:任何2株PRRSV分离株具有相同的基因组序是不常见的。实验证明,RNA病毒通常突变点出现于密码子的第三个碱基础位置(所谓不稳定位置),因此不能改变病毒的毒力或抗原性等重要的表型特征。现在的研究证明,至少某些基因重组参与了建立PRRSV的多样性,有这样一个实验让猪同时接触5种不同的PRSSV毒株,结果在病毒血症中发现了包含多达4种新代毒株的重组病毒,通过对重组体的分析,1个新代毒株(毒力最毒株)提供了编码病毒聚合酶的大部分领域。另一实验还证明强毒株与弱毒株在猪体内的重组可能性不大,当猪同时感染400000000 TCID50的减弱(疫苗)PRRS株和40 TCID50强毒株(感染后第七天第一次从血清检出),强毒株在猪体内成为优势或唯一的毒株。同时还认为在毒力方面,没有理由相信PRRSV美洲株在其总体抗原组成中有巨大改变。众所周知,在1980年分离的一株PRRSV制备的疫苗,给猪提供的保护力,能抵抗10年后分离的高强毒株攻击。另外有多个国家的学者研究证,美洲株弱毒疫苗能有效保护基因差异较大的欧洲株的攻击。
3.5.净化。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和实践证,目前还不可能在个国家或一个省市的大区域范围内实施净化措施和見到效果,但采用SEW技术建立一个新的无病(PRRS)猪场是能做到的,但是要保持此无病状态将是十分困难的。
4.猪圆环病毒2型(PCV2)。
4.1,发病特奌,国内外的研究证明,它是断奶仔猪衰竭征(PMWS)、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猪皮炎肾炎综合征(PDNS)的重要病原,在多种肠炎的发生方面亦有重要的推波肋滥的作用,PCV2作为独立的病原体,在仔猪先天性的颤抖病和引发孕猪流产、死胎方面己得到确认,特别对初产母猪引发繁殖障碍尤为突出,应当引起重视。
4.2,PMWS(断奶仔衰竭综合征)。本病自1996年首次报道后,近八年中几乎遍及所有养猪比较发达的国家,在中国新世纪初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使许多规模化猪场受到重创,致使不少染病猪场保育猪死、淘率高达20%,少数猪甚至高达50%左右。夲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进行性消瘦,腹股沟淋巴结突露性的明显肿大。剖检病变主要可見:肠系膜淋巴肿大、肺部病变以间质水肿和肺浆膜面班奌状出血。实施“小单元”“二阶段”全进全出的保育管理措施和同步做好PRRS的免疫和选择性的保健投药,己被公认为控制本病的黄金守则。
4.3PRDC(呼吸系统综合征),该疾病在多数情况下,被视为PMWS的孪生病,其发病原因,系由猪群在PRRS或PRRS和PCV2混合感染,致使在免疫抑制状态下,发生多病原混合感深和后续感染出现的综合征,这些病原包括:支原体、巴氏杆菌、副嗜血杆菌、胸膜
肺炎放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病毒方面的混合感染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寇状病毒、伪狂犬病毒,有时还可发现猪瘟强毒的混合感染,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和呼吸困,有时部分猪有全身潮红的败血征状和因微循环障碍导致的耳尖、尾端、股、前肢腋下皮肤郁血和有出血和郁血斑奌。剖检病理变化可見:大叶性肺炎、坏死性肺炎、胸膜肺炎、心包炎、浆膜炎,胸水和腹水增多等病理变化。本病的防制对策除采用PMWS的黄金守则之外,应对相关病原作出正确的实验诊断,选用细菌敏感的药物作为保健和治疗极其重要。对某些混合感染病毒作出正确诊断后,应采用相应的正确的免疫措施。
目前在一些保育期PMWS、PRDC控制好的猪场和以外购断奶仔猪为主的生长阶段猪群中,这二种病的发生正在逐步增加,病死率虽然较保育期小,但其带来的经济损失仍不可忽视,究其原因主要与保育期未作PRRS.疫苗防疫或PRRS的免疫失败,或生长期的管理不能做到全进全出有关。
4.4PDNS(皮炎肾炎综合征),本病主要发生在生长猪阶段,皮炎主要发生在背部、臀部和身体二测,呈散在性斑奌状的丘疹,丘疹始呈红色,继由中心部位变黑並逐渐扩展到整亇丘疹,上述特征可明显与疥螨性皮炎和渗出性皮炎及猪痘相区别。肾炎如不对尿液作实验室检查,一般不能正确诊断,剖检是诊断肾炎直观手段,肾外观呈土黄色贫血状态,早期呈肿胀,肾包膜较难剝离,皮质易碎,中晚期质地坚实,透过肾包膜可見到散在性的斑奌状、大小不一的白色的坏死灶。现在研究证明上述皮炎和肾炎系由抗原、抗体复合物堵塞皮肤毛细血管和肾小管所至的III型超敏反应,又称之谓免疫复合物病(immune complex disease,ICD)。该病乞今为止,国内外尚未見有人工复制成功的实验,但在自然的临床病例中大多数能分离到PCV2和混合感染一些通常致病性不高的病原菌,所以多数学者认为PDNS与PCV2有关。本病在北美发病率较低,病死率亦很轻微,但在欧洲较常見,病死率可高达10—20%。本病在欧美国家未見呈季节性的报导,但在我国夏秋季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笔者认为高温高湿的气侯和蚊蝇的叮咬可能是一种诱因。对本的防治除搞好环境卫生、对病猪使用地噻米松等免疫抑制药並辅之以环丙沙星或加康(成药:氟苯尼考多种抗菌药合剂),有较好的效果。中药益母草具有活血化瘀功能,不仅能减少己形成的抗体数量,而且能抑制抗体细胞生成,对己沉程的免疫复合物有促进吸收和消除作用,笔者认为益母草易得,价格便宜,值得有兴趣者一试,如能辅以鸡血藤、红花等活血化瘀中草药则更好。
4.5PCV2与肠炎,据欧美一些国家报道,在一些PCV2和PRRS控制较差的猪埸,保育猪和生长猪肠炎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究其原因:饲料中添加抗菌素的限止越末越严和PCV2及PRRS所造成的免疫抑制有关,从而导致肠道病原菌的增殖和危害。常见的病原菌有劳拉氏菌、密螺旋体、沙门氏菌等,笔者曾在江西某猪场的保育猪因本病死亡率高达30%。泰妙菌素和疾菌净对本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详見综述之二)。
4.6PCV2与母猪繁殖障碍,国外报导PCV2致使孕猪发生死产和流产己有多年,发病对象以初产母猪居多,並且己得到实验证实,近二年来我国也已时有发生,发病对象也以初产母猪为众,特别发生在从无PCV2的种猪场引进的后备母猪,据报还亇别严重的猪场,死、流产的初产母猪的发病率,高达80%。“粪便返饲”和引進的后备猪与自留种猪尽可能早地混群饲养颇益于对本病的控制,笔者一河南知交在二个猪场作对比实验,实施“粪便返饲”的猪场,其初产母猪的分娩成显著优于对照猪场。
4.7.初生仔先天性颤抖病,现有的研究已证明:PCV2与PCV1一样能引发初生仔发病,本病主要发生初产母猪,一般发病在1—3%,但也高达20%的。本病的病死率高低处决人工辅助喂乳,人工加喂参有5--10%淘汰老母猪血清的脱脂牛奶,对提高病仔猪成活率无疑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