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些养殖户的防疫意识不强,饲养管理不善,防治措施不力,加之技术水平不高,往往引起疫病的发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养殖户如何预防畜禽传染病呢?提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选址要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养殖场的选址,布局要符合动物防疫要求,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禽舍的设计,建设符合动物防疫要求,采光、通风和污水排放要设施齐全,生产区清洁道和污染道分设;应设有患病家禽隔离圈舍和病死家禽,污物污水的处理设施,设有专职的防疫人员;出入口设有隔离和消毒设施、设备;饲养、防疫、诊疗人员无人畜共患病,防疫制度健全;养殖场要进行规划,不能建在村内、村边、路边,场与场,户与户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距离,不能连片,从而减少互相传播的机会。
二是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要按照畜禽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供给满足其营养需要的饲料。畜禽舍要注意通风,保证新鲜的空气流通;注意定期驱虫,驱虫后清扫圈舍并严格消毒;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自繁自养可以避免由于引种带来的疫病,从而减少疫病的发生。养殖场饲养的畜禽最好实行“全进全出”,只有这样,才能使圈舍得到彻底清扫,冲洗和消毒,并要空栏一定时间,确保圈舍环境卫生;定期进行免疫。定期对饲养的畜禽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是控制畜禽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手段。所以,免疫接种对控制,消灭动物的传染病极为重要。在进行免疫接种时要注意以下问题,才能保证免疫成功。免疫使用的疫苗要通过正常的渠道购进,购回的疫苗要按要求保存,否则影响疫苗的效果;注射疫苗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掌握好剂量;接种疫苗前几天和注射后几天内停用抗生素,注射时尽量不要让畜禽产生应急。用于接种疫苗的器具应进行严格的消毒,注苗后加强饲养管理,以便使机体产生坚强的抗体。
三是制定严格的卫生防疫措施。养殖场要制定并严格执行卫生防疫措施。严禁闲杂人员及其他动物进入饲养场,本场的饲养人员进出饲养场也要进行严格的消毒,防止带出或带入病原。定期对场内的环境和畜禽舍进行消毒,消毒药至少有2—3种交替使用,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对动物的粪便及时清除并发酵处理。养禽场要在通风口加设拦鸟网,防止野鸟进入禽舍。猪舍最好加设防虫的纱网,因为许多疫病是由昆虫传播的。严禁在畜禽饲养场解剖病死畜禽的尸体,防止处理不当造成疫情的发生。
四是加强疫情的监测。发生畜禽传染病后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就地治疗而不采取隔离,封锁措施,不报告疫情,这样常常会引起疫情的蔓延。发生疫情后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及时上报疫情,以便及时封锁疫区,扑杀患病动物,彻底消毒,并对受威胁区动物紧急免疫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