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绵羊“假回旋症”的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6-15  来源: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98
  摘 要: 在呼伦贝尔牧区放牧的羊发生阵发性的运动失调,头弯向一侧旋转走动的假回旋症,并伴有鼻流粘性脓  液,鼻塞,呼吸困难症状,经临床诊断和尸检观察确诊为羊鼻蝇蛆移行入颅腔所致,经用阿维菌素200Mg/kg皮下注  射治疗,12只发病羊,除1只重症者死亡外,其他均获痊愈。 
  关键词: 绵羊;假回旋症;羊鼻蝇蛆;诊治 
  绵羊“假回旋症”是由羊狂蝇幼虫(俗称羊鼻蝇蛆)移行至羊颅腔引起的神经症状。这种病在牧区  一般为散发,呈现流行实属罕见。2004年8月呼伦贝尔市陈旗某苏木牧户的绵羊发生以回旋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曾用吡喹酮治疗无效。经剖检确诊为羊鼻蝇蛆引起的“假回旋症”,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羊鼻蝇在呼伦贝尔牧区普遍存在,羊只感染率几乎100%,但以往很少有神经症状出现,偶有一两只发生,牧民便将其宰杀食用。2004年夏,陈旗某苏木一牧户羊存栏1 200只,从7月份开  始便陆续有羊出现转圈,越是肥羊越发生,先后共有  70余只,发病率为5.83%,发病羊经4~7天死亡。  与该牧点相邻的几个牧户的羊发病情况与此类似。    
  2 临床诊断与剖检观察   
  发病羊营养良好,偶发运动失调,头弯向一侧,倒地呈痉挛状,有的向一侧旋转走动,均呈阵发性。鼻孔有粘脓性液体,鼻塞,呼  吸困难,体温正常。选一重症羊剖杀,打开颅腔,发现左脑膜与角基对应部位有黄褐色粉状物附着,与之相对的颅骨上发现有羊鼻蝇第2期幼虫1条,呈乳白色,一端平齐,长约1.5cm,不时蠕动。从而确认为由羊鼻蝇蚴进入颅腔引起的“假回旋症”。    
  3 治疗   
  考虑到牧户经济承受能力,只对发病羊进行治疗,未进行全群预防性驱虫。患羊皮下注射阿维菌素,剂量为200μg/kg,为巩固疗效7天后重复用药1次,现有发病羊12只,经治疗,除1只较重死亡外均获痊愈,运动采食恢复正常。    
  4 小结   
  发病羊多为体质好肥胖者,似因这些羊在放牧时走在前面,更易受到鼻蝇侵袭有关,反复侵袭  的结果导致鼻内幼虫大量寄生,移行至颅内的概率也就高。往年呼伦贝尔地区羊群很少出现这类病,而今年大有流行之势或许与降雨量有关。因今年呼伦贝尔草原旱涝不均,夏季放牧逐水草而居,使水草丰美的草场羊群集中,单位草场内羊密度大,为寄生虫流行创造了条件。根据有关材料介绍,羊鼻蝇在北方每年可繁殖两个世代,这样预防本病十分困难,根据本次治疗效果来看,只要及早合理用药,治愈率还是很高的。 
   [ 作者:吕尚民, 杨有福等  ]  (1.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兽医工作站,海拉尔 021008;   2.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东旗嵯岗畜牧业综合站,海拉尔 021021)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