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兽药技术 » 药理毒理 » 正文

传统中药怎样发展成现代中药(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2-12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49

  统一认识为首要

传统中药要发展成现代中药已是大势所趋,但是如何发展,怎样突破制约瓶颈?专家们一致认为,统一各界的认识是发展现代中药的首要问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认为,“现代中药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统一认识。目前,不仅老百姓对现代中药持怀疑态度,就是业界的认识也还不统一,研制一种新药都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学术研究上存在着不少相异的声音,认识也很难统一,现代中药的发展则不会有统一标准,按照自己的标准搞中药就不可避免。”

北大维信段震文提出:“发展现代中药应遵从‘八化’,即理论通俗化、药材标准化、成分明确化、质控数字化、剂型方便化、工艺自动化、临床规范化、市场国际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让理论通俗化,只有理论通俗化,大家才能按照这个通俗的理论来发展,才有可能统一。”

北京中医药大学郑守曾校长也称:“中药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炮制的,理论是建立中医药大厦的基石。然而用现代科学术语来阐释《黄帝内经》等古典中医理论,有很多是解释不清的,甚至歪曲了经典医学的内涵。由于中医理论的模糊性,导致药物作用机理不清,难以进行标准化、可重复性生产;没有可控标准,便无法进入产业化、现代化生产。中药传统剂型以汤剂和丸、散、膏、丹为主,给人以‘粗、大、黑’的印象。”

稳定质量有利发展

有很多患者认为中药的副作用比较小,也有不少人认为中药的药效不明显,质量也不稳定。在中医院就诊的一位患者就有这样的苦衷:“现在也不敢过多地依赖中药,因为有的中草药都施了化肥等农药。”

而房书亭也认为,“稳定中药质量、完善中药标准是促进中药现代化非常重要的一环。据我所知,现在中药材品种混淆,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就是同一种药材主要成分的含量有时能相差数倍甚至数十倍,其药效和质量标准难以进行比较研究。另外,对于中药材采收、加工和储存等方面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中药炮制技术上存在着各地各法、一药数法等问题,急需在科研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由于中药的成分复杂,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依目前的科研水平还难以阐明,因此,建立怎样的从中药原料到成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将直接影响到中药制成品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需要政策支持发展

也许是因为管理着国内最大中医药企业的缘故,北大维信的老总在发展现代中药道路上最大的感慨就是:“发展现代中药需要政策的支持。目前,中药复方的管理完全依靠西方。量化、标准化是可以接受的,但不能完全套用西方药物发展要求。”

“国家要鼓励创新,就应该制定鼓励创新的政策。比如:我们研制了一种新药,其中金丝桃素为中药成分,含量稀少、分离纯化困难,世界上只有西格玛公司有标准品,纯度还不太符合要求。但是,国家却要求配备10克产品作为备案。我要购买10克的备案品就需要125万美元,那我还研制新药干什么?这就很难鼓励企业创新。”

值得欣喜的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房书亭称,政府正在逐步地改变对中药企业的管理。国务院发改委2002年11月提出了中药发展的纲要,并绘制了现代中药发展的基本蓝图。争取在中医药继承、创新和复方研究上有所突破,10年之内争取出3个左右的新药等。

中药起源于我国,但是,中药现代化进程却比较缓慢。据悉,国内很多生产现代中药的企业规模小,创新力度不大。每年用于新药开发的总费用只有10多亿元,甚至远少于国外一种新药研发的费用;整个医药行业全年的销售收入,甚至抵不上欧美一家大企业的年销售收入。事实上,在现代化中药的生产方面,日本已经遥遥领先。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医药界逐步建立起拥有现代技术设备的汉方药生产企业20多家,先后推出中药袋泡剂、浓缩丸和颗粒剂,仅销往欧洲的单味中药制剂即达200余种,所生产的牛黄清心丸、正露丸、红花油以及在我国传统的“六神丸”基础上改良制成的速效救心丸等,以其技术含量高和临床效果好,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额高达数亿美元。

段震文说道:“要发展现代中药,将企业做大做强非常重要。而且要在规模化、现代化上提高竞争力。”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