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县妮美乡一养羊户到县动物防疫监督站求诊,经主诉及临床检查后,初步诊断为羊弓形虫病,对其整群羊使用磺胺类和黄芪多糖类药物,病情有所好转,在几天内对该病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和预防,1周后病羊基本痊愈。
1 发病情况
该养羊户是山、绵羊混养,共有羊168只,整群羊以放养模式为主。感染病羊的体况良好,病初感染羊表现为精神沉郁、呼吸急促、粪便干燥、食欲减少或废绝,流清鼻涕,体温升高,喜饮水,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个别患羊出现拉稀的症状。开始畜主以为是一般的普通病,所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羊群中的病羊开始死亡,到来我站求诊时止,共感染了17只死亡4只,发病初期曾使用青霉素进行治疗,无明显效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共感染的病羊有22只,其中己死亡7只(其中在用磺胺类药物治疗前,剖解1只后又有5只绵羊新发病例,再有3只是在用磺胺类药物治疗中死亡)。后全群用药后再没其他的病例出现,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 临床症状
发病羊初期均表现为呼吸困难,后期则更为明显,有几只感染严重的绵羊曾表现为犬坐状腹式呼吸。拉稀,体温升高至41-42℃,少数病羊出现泡沫状鼻液,最后窒息死亡;有的出现神经症状。
3 病例剖检
剖检死亡羊只主要病理变化;肾脏坏死,坏死灶呈淤血坏死(颜色呈紫红色);胆囊充盈;肺部有炎症变化,有节结性坏死,钙化的坏死灶突出于肺表面,切面流出泡沫状液体;气管和支气管充满泡沫样液体;脾脏肿大有零星出血点;小肠充血,肠黏膜淋巴结呈胶样水肿。
4 治疗措施
4.1 对隔离的病羊用磺胺—6—甲氧嘧啶注射液80mg/kg进行肌肉注射(首次用量加倍),2次/d,连用3d,1%的黄芪多糖0.2mg/kg。
4.2 对未发病的羊群,用磺胺-6-甲氧嘧啶800mg/L饮水,连用3d,进行预防。
5 预防
5.1 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病原扩散。在饮水中加入磺胺类药物,连用7d,进行预防。对已被污染的场地用热草木灰等进行彻底消毒。
5.2 禁止用生肉饲喂猫。
5.3 该病的病原体是弓形虫,猫是该病原的终末宿主,而终未宿主在本病的流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控制该病的另一个关键就是控制野生动物,尽最大可能杜绝猫和其他啮齿动物对羊舍和羊群的接触,彻底消灭鼠类。
5.4 做好羊舍卫生工作,定期对其进行消毒;饲草、饲料和饮水严禁被猫的排泄物污染;对羊的流产胎儿及其他排泄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流产的场地亦应严格消毒;死于本病或疑为本病的死羊尸体,要深埋处理,以防污染环境或被猫及其他动物吞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