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波氏杆菌病也叫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兔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特征表现慢性鼻炎、支气管肺炎和咽炎。
本病在冬季和早春多发。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经呼吸道而感染。幼兔发病率高,并且有死亡病例。成年兔发病较少。此菌在群养兔污染为64.4%,散养兔为20%.在自然条件下,多种哺乳动物上呼吸道中都有本菌寄生,常引起慢性呼吸道病的相互感染。尤其在天气突变,兔的抵抗力下降,兔舍卫生不好,空气污浊等情况下,均可引起本病发生。
病状本病的潜伏期7~10天,成年兔表现鼻炎和支气管炎,有多量的浆液性、黏液性鼻液流出。鼻炎长期不愈,鼻腔流出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打喷嚏,呼吸困难,不食,消瘦等。仔兔多呈急性经过,初期刚见鼻炎病状后,即表现呼吸困难,迅速死亡,病程2~3天。
防治首先将病兔隔离,然后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及磺胺类药物。(1)庆大霉素,肌注,1~2单位,每日2次。(2)磺胺噻唑钠0.06~0.1克溶于1000毫升水中饮服。
加强管理,搞好兔舍的卫生消毒工作。兔舍要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舍内的工具、兔笼、工作服等要定期消毒。定期杀虫、灭鼠及淘汰病兔及阳性兔。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养殖方式,尽量不要从外场引进新兔,必须引进时应当做好检疫工作,把好传染关。除做好上述工作外,还应坚持定期地给兔免疫注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