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县某肉犬养殖户2003年11月份饲养的256只肉犬暴发了以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有神经症状为主的疾病,发病率76%,死亡词组31%。其中幼龄肉犬全部发病,其死亡率较高,占死亡肉犬总数的69%。、1 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病犬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紊乱,不安,食欲减退或拒食,粪便干燥,运动失调,最后抽搐死亡;有的听觉迟钝,呼吸困难,呆立不动,最后衰竭死亡。病程长短不一,短的1~2 d,长的1~2周。发病后用庆大霉素、病毒唑、大青叶等治疗,不见效。
2 病理剖检变化对死亡的7只肉犬进行了剖检,发现肝脏呈淡黄色或黑褐红色,质地脆弱,表面有出血点和坏死灶;肾脏呈淡黄色,被膜下有出血点;脾脏呈黑紫色;肺脏充血、出血、水肿,有大理石样花纹,表面有硬固可见的坏死结节;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有神经症状的死犬,脑膜和小脑充血;胃肠黏膜充血、出血。
3 实验室诊断3.1 细菌学检验 无菌取新鲜病死犬的肝脏、脾脏、心血、淋巴结等组织,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上,放入37 ℃的恒温箱中,培养24 h,无细菌生长。
3.2 涂片镜检 取新鲜病死肉犬的肝脏、肺脏、淋巴结分别抹片,自然干燥、甲醇固定、姬姆萨染色后镜检。发现有数量不等的、一端稍尖、另一端钝圆,呈香蕉形或弓形的滋养体。虫体胞浆呈淡蓝色,核成紫红色,位于虫体中部偏向钝圆的一端,每一个视野中有1~5个虫体。
3.3 动物实验 取新鲜病死肉犬的肝脏、肺脏、淋巴结,研碎后加入10倍生理盐水,双抗处理。室温中放置1 h,用前振荡,待重颗粒沉淀后,取上清液接种于小白鼠。将12只小白鼠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每只腹腔接种1 mL病料的上清液;乙组为对照组,腹腔注射1 mL生理盐水。接种后每天观察,结果甲组第3 d开始有1只发病,2周后6只全部发病;对照组无异常变化。采发病小白鼠腹水镜检,视野中发现典型的弓形虫存在。
3.4 色素试验 用接种72 h的小白鼠腹水加生理盐水反复离心洗涤2~3次,制成1 mL含有弓形虫500万个的标准抗原;取发病肉犬血清,置56 ℃水浴中灭能30 min,用生理盐水做1∶2、4、8、16、32、64、128的稀释,而后各取0.1 mL,加入正常人血清0.2 mL,再加抗原0.1 mL,置37 ℃恒温箱中作用12 h,取出待冷,加美蓝染色液2~4滴,振荡5~6 min后取出镜检。判断标准为在400倍下镜检,如50%以上不被染色为阳性。结果大部分1∶64或1∶128为阳性。
3.5 传染源的鉴定 因为猫是弓形虫的唯一终末宿主,查出病源后,到饲料仓库进行检查,结果发现饲料库内有较多的鼠粪和部分猫粪,饲料也被粪尿污染。于是采新鲜粪便涂片镜检,结果发现大量弓形虫卵囊存在。根据现场调查、临床检验、实验室诊断可确诊为肉犬的弓形虫病。
4 防治措施4.1 隔离与消毒 首先将发病肉犬进行隔离,对笼舍、地面环境、粪便等用5%的热火碱水喷洒消毒;病死肉犬焚烧深埋;全场采用机械灭鼠法进行彻底灭鼠一次。已被猫及鼠粪尿污染的饲料不能使用;肉类饲料熟喂,谷物类饲料蒸熟后再使用,饮水应新鲜、清洁、无污染。
4.2 预防性用药 对全场健康肉犬用SMPZ按30 mg/kg体重,首次量加1/3;同时使用磺胺增效剂TMP按10 mg/kg体重计算;二者混合,1 d 1次内服,连用5 d.经观察用药后,无新病例发现。
4.3 治疗用药 发病肉犬用12%的复方SMPZ注射液(SMPZ 5∶TMP 1)50 mg/kg体重,肌肉注射,1 d 2次,连用5 d.同时配合复合维生素B1、B6、B12及维生素C注射液各1 mL混合一次肌注。
4.4 配合中药使用 方药:大黄30 g、双花20 g、丹皮20 g、栀子20 g、连翘20 g、蒲公英15 g、天花粉15 g、黄柏15 g、黄芩15 g、甘草20 g,加水2 000 mL,煎至500 mL,病重肉犬根据大小用20~50 mL强行灌服,1 d 1次,连用5~7 d.经观察,症状较轻的病犬,用药3 d以后症状明显好转。但上法对重病犬,特别是呼吸明显困难及有神经症状的病犬,疗效不佳,部分病例不能阻止其死亡。
5 分析与讨论5.1 场内严禁养猫或禁止猫随便出入。注意灭鼠,以杜绝本病的传播流行。
5.2 在肉犬弓形虫病诊治过程中,发现该病在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上与肉犬犬瘟热病有相似之处。因此,快速诊断、及时用药是控制本病的关键。磺胺类药物与抗菌增效剂配合使用,早期疗效较佳,如再配合中药治疗,用药后2~3 d即可见效;但这对晚期病例效果不佳,因此,发生本病后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