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一种羊场暴发山羊蠕形螨病的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5-19  来源: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作者:蒋芬芳, 吴坤婷  浏览次数:280
  蠕形螨又称脂蠕或毛囊虫,属蠕形螨科Demodicidae,蠕形螨属Demodex。寄生于家畜及人的毛囊和皮脂腺内,引起皮肤病。贵州黑山羊患该病很少见报道。笔者受聘于都匀市良畜良繁基地种羊场担任主管兽医师期间,即遇见为数不少的山羊患该病。  
  1 发病情况 
  该种羊场是2003年3月建成的。4月中旬和6月初分别从都匀市几个乡镇引进82只2~4岁经产母山羊,亦向罗甸县引进333只1.5~4.5岁经产母山羊,引进后即混养。2003年6月28日发现从罗甸县引进的03245号麻羊(体重26kg,年龄3岁)全身布满大如蚕豆,小如黄豆的多个硬结节。当时未引起重视。2003年7月10日请州兽防部门兽医共同会诊,疑是山羊痘。立即用山羊痘疫苗对全群羊只进行紧急预防接种。病羊隔离饲养治疗。羊圈及周围环境用可佳消毒液消毒。但病情不能控制反而逐步扩大,到8月18日对全群羊逐只全身详细检查发现有82只有这样症状。立即将这82只羊隔离饲养与诊治。   
  2 症状  
  病羊全身多个部位尤其是面部、眼眶周围及肩前和背部有多个散布不均,突出于皮肤表面的硬结节,大如蚕虫,小如黄豆。用力挤压结节,挤出干酪样脓性物质。病羊一般不擦痒,不脱毛。吃食、饮水正常。体温、脉搏、呼吸亦均在正常范围。发病羊普遍营养差,体况在中等膘以下,较瘦。      
  3 实验室诊断  
  2003年8月22日黔南州兽防站会同本场兽医到种羊场隔离舍,用弯毛剪剪毛、消毒、无菌操作,在活体羊身上剪下硬结节,装入消毒青霉素瓶内密封,共取5只有代表性的病羊病变样本分别送贵州大学农学院和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化验。2003年8月27日,农学院电话告知,送检病料发现有大量蠕形螨。笔者于2003年8月28日又取3只病羊病料到黔南州兽防站诊断室,在普通光镜下亦发现大量蠕形螨。用50%甘油水溶液滴于病料上,可发现有蠕形螨在游动。  
  4 防治措施  
  所有病羊立即隔离饲养、治疗。圈舍用2‰螨净消毒。病羊每隔15天用2‰螨净药浴一次。同群健康羊每月用1‰螨净药浴一次。同时用伊维菌素(商品名:伊力佳)皮下注射。健康羊治疗剂量2mg/10kg体重。病羊为4mg/10kg体重。健康羊注射1次。病羊隔7天再注射1次,剂量仍为4mg/10kg体重。病羊圈每星期用螨净消毒1次。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改变放牧方式和条件。租用本羊场周围农户灌木林放牧,充分让羊吃饱吃好。同时补饲精料,250g/日/只。(此前一直放牧在本场种植草场上,因7~8月份牧草长势差,羊吃不饱,体重下降)。9月20日病羊活体取病料(共取10只)送黔南州兽防站诊断室化验。用50%甘油水溶液滴于病料镜检,有4只样品发现蠕形螨已死亡,有6只样品有活虫体游动,证明治疗有效果。所有病羊再次皮下注射伊维菌素4mg/10kg体重。至2003年10月28日经详细检查,有63只病羊病变部位(硬结节)钙化、脱落。实验室诊断虫体全部死亡。有18只(死亡1只)尚未治愈,考虑到饲养管理成本和治疗费用,决定淘汰处理。
  5 讨论    
  5.1 山羊蠕形螨病在当地是比较罕见的病,但据陈能桥(1999)[3] 的调查,遵义市山羊蠕形螨的发病率高达59.7%。该羊场暴发山羊蠕形螨病是因为外地引种不慎造成的。加上该羊场7~8月牧草长势差,羊吃不饱,营养不良,体况下降,羊普遍瘦弱抗病力降底,加剧了本病的快速传播。因此,本病除了用药治疗外,我们采取加强饲养管理(包括改变放牧方式和补精料)改善羊的营养状况,提高羊对该病的抵抗力是治疗本病的一个关键措施。
  5.2 用伊维菌素加倍剂量皮下注射,配合药浴是治疗本病较好的方法。笔者曾经按治疗剂量皮下注射治疗10只病羊效果不佳,注射10天后镜检仍见活虫体。因此必须配合药浴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贵州省三都县畜牧事业管理局,三都558100)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