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雏鹅球虫病的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5-17  来源: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作者:张秀华,王秀清,靳兆江   浏览次数:222
  某种禽场,饲养的雏鹅相继发病,并有死亡。经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雏鹅球虫病。立即采用抗球虫药物为主的措施,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1 流行病学调查   
  该场饲养有种鸭和种鹅。入夏时自育鹅雏473只,平养。该舍曾养过成鹅,育雏前未经消毒,雏鹅37日龄时排稀粪,投喂灭霍灵,未见疗效。    
  2 临诊症状与病理剖检变化    
  病雏精神萎靡,喜卧,强行运动时步态不稳。食欲减退或废绝,有渴感。有的排粥样血粪,或灰白色稀便。体躯消瘦,羽毛蓬松,多于病后3-4天内死亡。剖检死雏12只。见尸体瘦削,泄殖腔周围羽毛被粪  便沾污,皮肤干燥。死雏肾脏肿胀,表面有出血点斑,输尿管内充斥着乳白色尿酸盐。小肠肠管肿胀,充满红色内容物,肠壁增厚,粘膜出血。    
  3 实验室检查   
  3.1 采心血、脏器制片或分离培养,作细菌学检查,均为阴性。   
  3.2 取病变明显的肾或输尿管内液体,小肠粘膜刮取物制片,直接或经染色后镜检,均检出多量球虫卵囊及裂殖子。  根据检查结果,诊断为鹅球虫病,病原分别为肾型截形艾美  耳球虫、肠型艾美耳球虫。    
  4 防治    
  4.1 全群经饲料投给复方敌菌净按30 mg/kg体重喂用,首次倍量,连用7天。对重病雏采用饮水或灌服方法给药。   
  4.2  饲料中补加适量维生素制剂;并在饲料中加入2%的  禽用生长素和全群饮服1×10-6的亚硒酸钠溶液,每周1次。   
  4.3   对育雏舍地面、饮食器具分别清理、清洗消毒,更换垫草等。投药后5天病情基本得到控制,病锥逐渐恢复健康。    
  (1.齐齐哈尔市种畜禽指导站,齐齐哈尔 106006;2.齐齐哈尔市兽医卫生防疫站,齐齐哈尔 106006)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