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猪无名高热与诊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1-10  来源: 《动物医学进展》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70
  摘 要:通过对辽宁地区多个暴发“无名高热病”猪场的调查和病原学检测,证实此次高热病的病原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Ⅴ)、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链球菌等的混合感染。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诊断 

  猪“无名高热”是一种近年来在许多地区的猪场暴发的高死亡率疾病,主要症状为高烧(稽留热)、厌食(食欲不佳或废绝)、嗜睡,且传播迅速、病死率高、治愈率低。其最早在江西、湖南等地区发现,随后蔓延到福建、湖北、河南、江苏等地。自2006年7月以来在辽宁的许多猪场出现了稽留热等类似症状,感染初期采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病情未见好转。 

  为确定猪无名高热的主要病原,对沈阳周边地区暴发该病的猪场进行调查,并采集病料进行了实验室诊断。 

  1 发病情况 

  本病多发生在环境较差、不重视防疫工作的中小型猪场。育肥猪和断奶仔猪最易感,一般在夏季或冬季高发,其他季节亦有发生,其病程长,病死率高,有的猪场高达80%~90%。药物治疗效果不太理想,乱用药的猪场会出现大批死亡。 

  2 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升高至40 ℃~42.5 ℃,并呈稽留热。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患猪皮肤发红,耳后耳边缘发绀;呼吸困难,喜伏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部分患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大部分猪有泪斑,出现结膜炎症状;心脏变形,质地柔软,个别的心外膜和心内膜出血;肾脏肿大,表面密布点状出血,切面皮质、髓质以及肾盂严重出血。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部分病猪后肢无力,最后全身抽搐而死。母猪在怀孕后期(100 d~110 d)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 

  3 病理变化 

  尸体剖检见一般性的病理变化,无特异性的可供初步判定的传染病的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炎,肺部有出血点。肺肿胀、变硬、间质增宽,呈不能萎缩的橡皮状肺;淋巴结广泛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浅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胸腔及腹腔有纤维蛋白的渗出;部分病猪胃部出血,溃疡;脾肿大、梗死;有的病死猪肝脏肿胀,有出血点。 

  根据剖检和临床特征,初步判定疑似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猪链球菌等混合感染。 

  4 实验室诊断 

  4.1 病料采集 

  病料为沈阳某规模化猪场送检的发病猪的肺、淋巴结、肾等组织。将送检的病料在无菌罩中取2 g~3 g,加入约1 mL的灭菌PBS液,用玻璃研磨器研磨成悬液-20 ℃反复冻融3次。4 ℃,4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20 ℃保存备用。 

  4.2 细菌涂片镜检 

  采取脾、淋巴结、心血等,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的链球菌。 

  4.3 PCR技术 

  PCR技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根据已发表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ny syndrome virus,PRRSV)的RNA,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PCV-2)DNA基因序列,设计了两对引物,检测病料中是否含有PRRSV和PCV-2,试验结果PRRSV和PCV-2均为阳性。 

  5 讨论 

  沈阳地区猪无名高热是由PRRSV病毒与PCV-2和猪链球菌等的混合感染而引起。我们在实验室检测中用是排除法,即针对已知的病因去对号入座。这样虽不能确定新病原的存在。但专家一致认为多数是PRRSV和PCV-2型引起,导致免疫系统的损害,从而引起多种病原共同参与的继发性感染。

  由于该病病因复杂,一般为多病原的混合感染,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因此,2007年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强防控,改善猪的生活条件,从环境、营养、保健多方面综合提高。同时加强对该病的病原,作用机制的研究,尽早研制出有效的防控方案。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