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过敏是由某些感光物质(光能剂)随同饲料进入动物体,经血液循环到达皮肤部,在日光照射下,发生的一种特殊反应。各种家畜都有可能发生,尤其是皮肤色浅的家畜更易发病。笔者于2005年5月诊治一起黑色卡拉库尔羊感光过敏病例,现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2005年5月,阿拉尔市某养羊户,饲喂1~2岁卡拉库尔羊20余只,以舍饲为主,在剪毛后3~5天,饲养人员割灰藜(灰灰菜),置于运动场饲槽中饲喂该群羊。运动场无遮荫棚,烈日当头。至下午,见该群羊相继出现不安、到处乱窜、蹭痒等现象。发病率达40%。
2 临床症状 病羊表现不食,反刍停止,口吐少量白沫。瘙痒不安,在围栏上或彼此摩擦日光能照射到的头颈部、背部,频频摇头,部分羊咩叫,乱跑乱跳。触摸头颈部、背部皮肤,出现皮疹,有增厚感,表现敏感疼痛。病羊喜卧于阴湿地或阴凉地。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症状,诊断为羊感光过敏。
3 治疗 首先将羊赶至阴凉的畜舍内,停喂灰藜(灰灰菜),肌肉注射扑尔敏10~20 mg。对于皮肤有擦伤的羊,用1%高锰酸钾水清洗患部,后用庆大霉素(针剂)浇淋。经治疗,第二天大多数羊病情好转,症状消失。
4 体会 (1)灰藜(灰灰菜)中含有特异性感光物质叶红质,这种物质经阳光照射后产生荧光,当被机体吸收,在阳光作用下会引起动物的过敏、中毒。(2)新疆南疆地区,气候干热,一些草地上,尤其是退耕还林还草的草场上生长有大量的灰藜(灰灰菜)及碱蓬等草,当地白色细毛羊、黑色卡拉库尔羊采食后,未见发病的报道。而本次病例,发病羊群以舍饲为主,于剪毛后不久,在饲喂灰藜(灰灰菜)的情况下发病,分析其原因,可能因饲养环境不同,在外放牧的白色细毛羊、黑色卡拉库尔羊经常性的日光照射,能很好地适应室外烈日下环境,而舍饲的羊,日光照射少,不能很好地适应烈日下环境。(3)资料上显示,感光过敏主要多发生于皮肤色浅的家畜,如白猪、白羊等,而本次感光过敏病例发生于黑色卡拉库尔羊,说明皮肤色深的家畜在特定环境下也能发生感光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