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鸡败血支原体与肾传支混合感染的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0-15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76
      一、发病情况

      2007年3月2日,河南省新安县某养鸡专业户所饲养的1500只32日龄罗曼鸡,发生了一种先出现浆液性鼻漏、咳嗽 、喷嚏,后出现缩头闭眼、怕冷挤堆、急性下痢、渴欲增加、采食量降低为特征的传染病,畜主用环丙沙星饮水治疗效果不理想,至3月5日共死亡82只,并有122只鸡严重瘦弱脱水,畜主带病死鸡到我局门诊部就诊,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鸡败血支原体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混合感染。

      二、临床症状

      病鸡表现缩头闭眼沉睡、两翅下垂、怕冷挤堆、喷嚏、伸颈呼吸、气管啰音、咳嗽、甩头、鸡冠呈蓝紫色、浆液性鼻漏、结膜炎、采食少、渴欲增加、排水样乳白色稀粪、粪便中混有大量尿酸盐。

      三、病理变化

      鼻腔、气管、支气管、喉头中有多量淡黄色混浊粘稠的恶臭味渗出物,眶下窦黏膜充血、出血和水肿,窦腔内含有浑浊的粘液,胸部和腹部的气囊浑浊、水肿,囊壁附有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有不同程度的肺炎,纤维素性肝周炎、心包炎,心脏、肝脏表面沉积有一层白霜似的尿酸盐,肾肿大呈灰白色斑驳样的花斑肾,肾小管及输尿管变粗并沉积有尿酸盐。

      四、实验室诊断

      镜检  取病死鸡的肝脏组织涂片,革兰氏染色发现大量呈球形Gˉ的病原微生物。姬姆萨染色可见大量排呈丝状的卵圆形小球菌; 
      鉴别诊断  取发病鸡群血清样品30份,分别做支原体血清平板凝集试验、传染性鼻炎琼脂扩散试验、传染性支气管炎琼脂扩散试验、传染性喉气管炎琼脂扩散试验,结果除22份为支原体阳性,20份为传染性支气管炎阳性,其余均为阴性.转载自中国兽药114网。取10份被检血清做支原体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发现8份能抑制红细胞凝集,为阳性反应。并进行鸡新城疫和禽流感抗体检测各10份,结果新城疫抗体效价均为8㏒2以上,禽流感为阴性。
      病毒分离    1.病料的采取和处理:无菌采取病死鸡呼吸道分泌物及肺组织,剪碎研磨,用PH7.2磷酸缓冲液制成1:5悬液,每毫升加1000单位青霉素和1000微克链霉素,并置室温处理30分钟。
      2.分离培养:将上述悬液接种于9~11日龄鸡胚的尿囊腔内,每胚0.1毫升。39℃培养32小时收获鸡胚尿囊液作10倍稀释,接种于另一新的鸡胚尿囊腔内,如此盲传3代,发现鸡胚呈现特征性的“卷曲胎”变化。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病为鸡败血支原体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混合感染。 

      五、防治措施

      1.降低饲料中1%~2%的蛋白质水平,给予充足饮水,并在每50千克水中加入5克电解多维、5克VC、5克鱼肝油、1千克葡萄糖,连用7天。
      2.碳酸氢钠用自来水配成0.3%的溶液(现配现用),让鸡自由饮用,连用7天。
      3.磷酸泰乐菌素按1克/千克拌料,抗毒A+B(主要成分为黄芪多糖、金丝桃素)按1克/千克 饮水,连用5天。
      4.中药:清肺散(板蓝根、黄药子、元参、薄荷、车前子、秸梗、旋复花、甘草等10味药)800克拌料1000千克,五皮散(桑白皮、陈皮、大腹皮、姜皮、茯苓皮)500克拌料1000千克。
      5.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舍内温度、合理通风,降低饲养密度,保持舍内的清洁卫生,用聚维酮碘消毒剂1:500和百毒杀消毒剂1:5 00轮换消毒,隔天一次,连用7天。

      六、小结

       1. 应激是导致鸡发生败血支原体的主要原因。该次发病是由于圈舍内饲养密度过大,天气骤然变冷,舍内通风换气不良, NH3等有害气体的浓度过大,损坏了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而引起应激后发生败血支原体等呼吸道疾病。
      2. 应选用合格的肾传支疫苗,合理的免疫程序加强免疫。
      3.禽类血清中的尿酸盐是以肾小管分泌为主,当鸡感染肾传支后肾小管上皮细胞严重损害,易造成尿酸盐及其它排泄物在体内的潴留沉积,导致肾功能衰竭。用碳酸氢钠饮水,可增加碱贮纠正酸中毒,碱化尿液,用2%葡萄糖饮水有利尿作用。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