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仔猪黄、白痢的防治体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0-10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98
  仔猪黄、白痢是传染性疾病,其发生不仅与病原的侵入、繁殖有关,还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环境卫生、饲养管理制度、饲养技术等。临床上除了通过接种疫苗和采用药敏试验筛选敏感抗生素防治本病以外,还应配合以下防制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控制环境污染

  仔猪生活的环境中存在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伴随着养殖业生产日益现代化和集约化,猪群饲养密度也加大,圈舍占用时间变长,如果连续使用产仔栏、圈、笼、舍而清扫、消毒不彻底,没有清洁的空置期,就会造成大肠杆菌大量繁殖,增加大肠杆菌病的传播机会。所以,洁净的环境有利于仔猪黄、白痢的控制,而控制环境病原体最好的措施是严格清洗和消毒制度、避免环境潮湿和消灭蚊绳。

  2通过母猪预防仔猪患病

  加强母猪饲养管理对预防仔猪患病十分重要。对怀孕母猪应饲以精良饲料,母猪健壮,才能产下健壮的仔猪,才能有优质的初乳,才能为后天防病打下先天基础。已产母猪要合理搭配日粮,喂量要适中,精料过量易使乳汁过浓过多而引起乳房炎,继而传染仔猪使其抗病力下降,精过过少又难以通过乳汁供给仔猪足够的营养物质,使其体质虚弱而易患病。

  喂初乳前一定要注意乳区及附近皮肤的清洗消毒,清洗后要把乳头擦干,保证一猪一巾,防止通过哺乳活动将母猪体表的病原性大肠杆菌传染给仔猪。并在哺乳前先挤掉最初几滴,借以清除乳头孔上的细菌和污物。另一方面,对患病仔猪可通过对母猪、仔猪同时给药达到治疗效果。对母猪用药目的在于,首先消除了母猪本身的隐患,净化了乳汁;其次经乳传药,能协调仔猪胃肠功能,增强抵抗消化道疾病的能力。

  3底治疗或及时淘汰病猪

  饲养过程中发现有黄、白痢的仔猪,一定要认真对待。除特别注意前面提到的环境卫生、母猪卫生外,还要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可利用抗生素、中草药或微生态制剂,但大肠杆对中药、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的敏感性各异,如果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反而对机体造成不良作用。通过对大量关于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发现,有些药物敏感性在来自不同地区菌株史差异较大,这可能与该地长期应用这些药物有关。同一地区的不同菌株对同种药物敏感程度虽然也有一定差异,但不很明显。所以,在不同地区、不同猪场仔猪黄、白痢的防治过程中,如能对所分离的菌株做药敏试验,选择具有高度抑制能力的药物则可明显提高疗效。为清除传染源,长时间治疗无效的病猪要及时淘汰。因为这些病猪的体内、体表及排泄物均含大量病原菌,既能通过共同生活传给其它猪,也能污染环境,使同群猪感染而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增加医药费的支出。一些仔猪患白痢虽然治愈,但成为僵猪,生长发育迟缓,饲料报酬下降,抗病力弱而容易发生其他疾病,经济效益很低甚至为负数,对于这种仔猪也应及时淘汰。

  总之,仔猪黄、白痢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防重于治,并且只有在生产实践中注意到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防治本病。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