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一起急性猪丹毒的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0-07  来源:中国兽医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44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所引起的一种猪的传染病,在临床上有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型几种,其中急性败血型猪丹毒由于病程发展快、病死率高而对养猪业危害极大。

  1.发病情况

  驻金某部后勤处的一个小型猪场饲养的猪爆发疾病。据饲养员介绍,发病前天晚上猪群表现正常,早晨开始发现有猪只死亡,还有部分猪表现出拒食、寒颤、皮肤发紫等症状。接诊后,对猪群进行检查发现,已有6头体重在30一40千克的猪死亡,4头处于濒死状态,另外还有20几头猪出现不同程度发热的症状,疫情较为急迫。

  2.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多在41.5一42℃,部分猪只达到43℃;皮肤尤其是腹下和四肢内侧的皮肤潮红或发给,可视黏膜发给,病猪精神沉郁、倦怠,卧伏或倒地挣扎或步态蹒跚地勉强行走,拒食或食欲不振,眼结膜充血潮红,呼吸急迫,病猪无呕吐和腹泻。

  3.病理变化

  死猪皮肤黏膜发绀;口鼻无出血、无泡沫;眼角有少量出血。剖解可见皮下出血;心包积液,心肌暗红,心内膜出血;肺淤血、膨大;肝淤血、出血,表面有少量灰白色、细小而轻簿的渗出物覆盖;脾稍肿大,边缘有凸起的黑色出血性梗死;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肾脏病变具有特征性,肿胀至正常的1.5一2倍,颜色黑红,呈明显的“大红肾”外观。

  4.诊断

  结合临床特征和病理变化特征及病原学检查,可以确定本病的病原为猪丹毒杆菌。

  5.扑灭措施

  (1)对猪群逐头进行体温检查,早、中、晚检查3次,发现体温升高的猪只立即将其与体温正常的猪只隔离开来,并及时进行治疗。

  (2)栏舍、通道、猪舍周围及各处可能受污染的地区进行彻底消毒,栏舍地面、墙壁以10%漂白粉悬液喷洒;通道、猪舍周围、运尸工具以4%的烧碱液喷洒;清理的粪尿撒上石灰作无害化处理。

  (3)死亡的猪全部深埋,内脏焚烧。

  (4)全群以每吨饲料600克磺胺一6一甲氧嘧啶拌料饲喂,连用3天。

  (5)病猪按每千克体重肌注磺胺一6一甲氧嘧啶30毫克,每天2次,连用3天,首次注射的每只病猪同时注射安乃近1克、地塞米松磷酸钠8毫克。

  通过采用上述措施,当天晚上病猪即停止死亡,3天后猪群恢复健康。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