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9-26  来源:中国兽医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55
  目前,奶牛养殖业成为畜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而附红细胞体病已严重危害到奶牛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成年牛较易发病,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垂直传播(母传子)、间接传播(蚊虫叮咬),并且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可以将奶牛体内的附红细胞体完全清除,所以此病较易反复,存在较大的治疗难度。

  1临床症状

  1.1 发病初期:体温正常,采食正常,产奶量突然下降,有少量浆液性鼻液从鼻孔中呈细线状流下。

  1.2 发病中期:体温39.5℃~41℃,采食量较少,反刍次数减少,咀嚼无力,有大量浆液性鼻液从鼻孔中流出,排水样稀粪。

  1.3 发病晚期:体温正常,食欲废绝,停止,瘤胃蠕动音微弱,排少量软粪,含水较多,并杂有黏液和黏膜组织,乳房表皮及外生殖器皮肤呈黄疸色,静脉采血,血液稀薄如水。

  2 实验室镜检(瑞氏染色法)

  发病初期:红细胞被感染率达到80%以上,每个红细胞上有4~6个附红细胞体,红细胞破损轻微。

  发病中期:红细胞被感染率达到100%,每个红细胞上有6个以上附红细胞体,红细胞破损明显加重。

  发病晚期:红细胞被感染率达到100%,破损严重,在显微镜下呈锯齿状。

  3  综合防治

  切断传播途径,消灭传播媒介。夏季在畜舍内定期喷洒药物,消灭蚊蝇等吸血昆虫,散养户可在牛舍外罩上防蚊网。

  防重于治。定期采血化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将红细胞的被感染率控制在40%以下。对于有发病史的奶牛,可在配种前或产犊前饲喂抗附红细胞体药物,也可以每年春季静脉注射抗附红细胞体药物。

  4 发病后的治疗

  症状轻微能自由采食的,可以饲喂抗附红细胞体药物,如:第二代血虫杀(河北瑞高药业生产)、强力焦虫片(成都乾坤药业生产)等药物。此时,奶牛多在产奶期或临产前,考虑到经济效益及安全性,一般采用口服给药,也可以肌肉注射咪唑苯脲等对奶牛影响较小的药物。病情严重的,必须静脉注射药物。此时胃肠道蠕动功能较弱,全身其他多个器官功能减弱,必须采取补液、强心、消炎、健胃、增强机体抵抗力的治疗措施,同时,增加抗附红细胞体药物,如:链弓双克(成都坤宏药业生产)、黄色素等。对于长时间未采食,尤其是产犊在第三胎以后的奶牛,应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防止奶牛瘫痪。此外,奶牛发病在临产前240~280天,应谨慎用药,最好坚持在产犊后治疗,此段时间易引起犊牛的死亡。如果奶牛产犊后发病,在治疗附红细胞体病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奶牛乳房及子宫是否有炎症,在炎热的夏季应特别注意。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