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共发生6例种公牛肩关节脱位,其中半脱位4例,全脱位2例。现将引发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介绍如下,供广大同行参考。
1 发病原因
我站公牛舍与运动场都是用铁钢管隔开,铁栏杆的距离较宽,有些公牛因性欲强就爬跨邻栏公牛伸入过来的头部,被爬跨的公牛受重后突然后退,使得爬跨的公牛来不及停止,跌倒在地时导致臂骨头从肩骨关节窝中脱出。
2 临床症状
据6头种公牛肩关节脱位临床表现来看,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关节脱位会引起不同组织的损伤,临床症状就不一样。关节脱位可分为全脱位和半脱位,据4头公牛发生半脱位临床表现来看是一样的:病牛站立时身体的重心偏向正常的一侧,病肢不能落地负重,向前延伸,肩关节屈伸受到限制,疼痛与跛行程度较轻。两头种公牛发生全脱位时的表现症状:行走时跛行严重,站立时蹄尖着地,完全不能负重,站立时整体姿势发生改变,病肢看上去有一点变短,出现内收,肩关节前下方出现异常的凸起肿胀,关节窝变大,在正常时应出现凸起的部位却形成凹陷,不该凸起的地方因关节骨端向外突出现异常的凸起肿胀,因关节骨端位置发生改变使关节失去原来的形状。在强迫驱赶病牛时病肢抬不高,迈不远,蹄尖点地有的还落地呈三脚跳。主要是因肩关节脱位,严重地损伤了周围的肌肉组织,出现很大的肿胀,并伴有剧烈疼痛表现,喜卧,运动明显减少,种公牛不能进行正常的采精。
3 临床诊断
根据公牛关节脱位表现出明显的异常姿势,肩关节部位有明显凸起肿胀,行走时没有弹性。触摸肩关节窝发现变大,牵牛走动,通过运步来进行对比病肢与健肢的两侧肩胛骨倾斜角度的位置不相同,确诊是全脱位还是半脱位,主要区别是:病肢变长是半脱位,病肢变短是全脱位。
4 治疗
4.1半脱位的治疗
首先在病肢的系部绑一根3m长的绳子,助手牵牛向前直走,主治者拉住绑在系部的绳子,当病肢提脚向前行走时,主治者用力往后拉绳子,当听到臂骨头滑入的声音表示已经复位(注意:用力在点上只需要病牛往前走5~10步就复位)。局部还有轻度的肿胀需要消炎止痛,用青霉素480万U,链霉素100万U,安痛定30mL,局部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3d。
4.2 全脱位的治疗
首先用“二龙戏珠”倒牛法,将牛横卧放倒保定在地(因公牛力气较大,要7~8个劳动力,绳子最好是麻绳为好),把牛3条正常的脚捆绑在一起保定好,在病肢肩关节周围用松节油或95%酒精反复进行涂擦按摩(5~10min)。在病肢的系部用一根3m长的绳子将病肢绑紧,病肢的系部要与肩关节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要均匀用力拉直才能起到保定与牵引作用,再用一根6m左右长的绳子从中间做一双套活结套在系部,在绳的两端一前一后,由两人各持一端,绳子与地面要拉直成水平线,再用一根木杠(宽15cm,长2m左右),木杠放在病肢纵轴面上放平后,其一端绑在病肢的系部,助手用铁锤敲打木杠的另一端,先轻后重,由主治者来掌握敲打的次数,在敲打的同时主治者要用力压住肩胛骨上的木杠,如听到“咔嗒”一声,可以断定臂骨头已进入肩关节窝内,这时病肢基本上能够着地负重。然后松掉系部保定做牵引的绳子和木杠,留下6m长的那根绳子,一前一后由两人各持一端,要相互配合用力拉动,前后拉动的幅度要逐渐加大,摆动次数越多越好。最后将两根绳子合拢,由主治者一手握住病肢系部,一手抓住屈曲的腕关节靠近胸部,这时要3~4人同时用力再向病肢远端延长方向拉动8~10次,主要是强迫病肢的运动,增加病肢的负重能力,治疗完成后还要人为牵走运动30min,有利于病肢的恢复。经这样治疗后病牛基本康复,因每头公牛体重有1 000kg以上,四肢负重较大。还需要休息1周后才能完全恢复正常。
4.3 护理
肩关节复位后关节周围还有轻度的肿胀,需要消炎止痛,用青霉素640万U,链霉素400万U,氨基比林20mL混合,局部分点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用3d。
5 小 结
根据湖南省气候条件分析,5~6月份气温在25℃左右,是公牛性欲最强的时期,7~8月份气温比较高,公牛停止采精,这时公牛有2个月时间没有采精,性欲明显增强。本次诊治发现兼用品种牛和性格烈、有顶人倾向的公牛较多发,加上隔壁栏内同种公牛的引诱,引起公牛性欲,在栏内相互爬跨导致该病的发生。在关节脱位同时会导致关节腔发生血肿,要及时的治疗以防止血肿发生机化,影响公牛的性欲。对于性欲强的公牛要栓在牛舍的索道上饲养,可有效地防止公牛相互爬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