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猪咬尾、咬耳,长得慢,养猪户错失最佳出栏时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23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70
核心提示:猪圈中的猪咬尾咬耳是很常见的现象,但是,常见并不代表正常,其危害性还很大,如:育肥猪的生长速度严重下降,延迟出栏时间,增加饲料成本,猪场利润下降,因此,猪咬尾咬耳这一现象必须遏制。本期, 小编就给养殖户详细的讲解一下,猪咬尾咬耳的主要发病原因和其防治措施!猪咬尾、咬耳的主要发病原因:1、营养因素:一是饲料营养水平较低,蛋白质含量不足,氨基酸不平衡,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或纤维素缺乏等不能满足猪只生长发育的需要;二是饲料品种单一,搭配不合理,加工不当等造成营养物质的损失和营养不平衡。2、疾病因素

猪圈中的猪咬尾咬耳是很常见的现象,但是,常见并不代表正常,其危害性还很大,如:育肥猪的生长速度严重下降,延迟出栏时间,增加饲料成本,猪场利润下降,因此,猪咬尾咬耳这一现象必须遏制。

本期, 小编就给养殖户详细的讲解一下,猪咬尾咬耳的主要发病原因和其防治措施!

猪咬尾、咬耳的主要发病原因:

1、营养因素:

一是饲料营养水平较低,蛋白质含量不足,氨基酸不平衡,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或纤维素缺乏等不能满足猪只生长发育的需要;

二是饲料品种单一,搭配不合理,加工不当等造成营养物质的损失和营养不平衡。

2、疾病因素

如:猪伪狂犬病、腹泻、贫血、缺乏钙、磷、铁等引发的营养代谢疾病,均会诱发猪的互咬。猪患有疥螨、球虫病、蛔虫病等寄生虫病时,可引起猪体皮肤刺激而烦躁不安,在舍内摩擦而导致耳后、肋部等处出现渗出物,对其他猪产生吸引作用而诱发咬尾咬耳。偶尔出现的尾部、耳部损伤,也可能引起其他猪只的注意,易导致咬尾咬耳症。

防治措施:

1、抓好防疫保健

及时给猪群驱虫,防止发生体内外寄生虫病。仔猪最好在45~60天时进行第一次驱虫,以后每隔60~90天驱虫1次,使用驱虫管家,效果良好。定期注射疫(菌)苗,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在猪舍铺设稻草、麦秸等垫草,既有利于保证猪睡觉的舒适度,又能满足猪只的探究需求,分散注意力,减少咬尾咬耳症的发生。

一旦发现猪咬尾咬耳吗, 及时隔离饲养,对受伤部位立即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并涂上碘酊,同时咬伤的猪只肌注安痛定液、青霉素等药物,镇静安神、抗菌消炎,防止局部化脓感染。生产实践表明,对于猪咬尾咬耳较轻的,可用白酒或汽油稀释后对猪群进行喷雾,每天3~5次,能有效控制猪咬尾综合症的发生。

猪场疾病的防疫保健做到位之后,还要注意饲养管理方面的问题,如:圈舍的饲养密度要适度;猪只在分圈时,应按照个头大小、猪种等因素合理分配。

另外,猪吃的饲料不能单一,要营养全面,补充猪只多方面的营养,还要注意补充猪只必须的微量元素。

 
关键词: 养猪 饲料 饲养管理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