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特种养殖 » 正文

兔巴氏杆菌病的诊治与预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7-07  来源:畜牧兽医科技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62
  兔的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以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为主要特征。因此本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兔对巴氏杆菌特别易感,但本病多呈急性,亚急性发生,很难早期发现和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发生死亡,对养兔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 流行特点

  30%~75%的家兔上呼吸道黏膜和扁桃体都带有巴氏杆菌,但无症状.当各种因素,如气温突变、饲养管理不良、长途运输、污秽、潮湿、拥挤、圈舍通气不良、营养缺乏等。使兔机体抵抗力降低时都可成为本病暴发的因素,使体内巴氏杆菌大量繁殖,增强毒力,从而引发本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气候多变的春秋两季较多见,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经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成兔和仔兔均有发病。

  2 临床症状

  急性一般见不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病程稍长的可见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呆立不动,体温升高在40℃以卜,呼吸困难,流浆液性脓性鼻液。有时打喷嚏和咳嗽,常用前爪抓擦鼻部,使鼻孔周闱被毛潮湿,粘结,如病菌侵入眼、耳、皮下等。可引起结膜炎、中耳炎、皮下脓肿及乳腺炎,粪便稀软,有时下痢。

  3 剖检变化

  主要表现在全身性出血、充血和坏死。鼻粘膜充血,出血;并附有粘稠的分泌物,肺严重充血、出血、水肿;有的有纤维素性胸膜炎变化;心内膜炎出血斑点;有的有纤维素附着,肝肿大,淤血、变性,并常有许多坏死小点;肠黏膜充血、出血;胸腹腔有较多淡黄色液体。

  4 诊 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很难作出诊断,还需要进行细菌学检查才能最后确诊。

  4.1 涂片检查 采取病变组织、水肿液等。作涂片,经姬姆萨或瑞氏染色、镜检,见有多量两端钝圆,呈两极深染的短小杆菌。

  4.2细菌分离培养 将病料接种于血液琼脂培养基,37。C培养24h,见有细小、湿润、圆形、微隆起,露珠状菌落,在折光下检验时呈现蓝绿色或桔红色荧光。

  4.3动物接种实验 取器官组织--Jb块用无菌生理盐水做成1:5的乳液,吸取上清液0.2mL,腹腔接种于小白鼠,于18~24h死亡。再取心、肝等实质器官作涂片镜检,则进一步证实是巴氏杆菌。

  5 治疗

  多采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链霉素每只兔5万~10万U、青霉素2万~5万u,混合一次肌肉注射,2次/d,连用3~4d;庆大霉素每兔4万u,一次肌肉注射、2次/d,连用3d,磺胺二甲基嘧啶内服,0.1g/kg. 1次/d。肌肉注射量0.07g/kg.bw,2次/d,连用4d.

  6 预防

  (1)兔群应自繁自养,禁止随便引进种兔,必须引进时应先检疫并隔离观察l个月,健康者方可进场。维护兔群抵抗力,严禁其它畜禽和野生动物进场。

  (2)加强饲养管理,注意舍内通风和饮水清洁,地面经常清扫,保持于燥。

  (3)有本病的兔场可用兔巴氏杆菌苗或禽巴氏杆菌苗作预防注射。

  (4)一旦发现疾病象征的兔,泣即隔离治疗,场舍用具充分消毒,死兔最好深埋处理,防止病菌的散播兔波氏轩菌病的诊治。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