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特种养殖 » 正文

兔波氏杆菌病的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7-07  来源:畜牧兽医科技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12
  兔波氏杆菌病又称“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兔的一种以慢性鼻炎、支气管炎及咽炎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讷河市某养兔户饲养的40日龄幼兔发生波氏杆菌病,现将诊断及防治结果报告如下。

  1 流行情况及临床症状

  该养兔户饲养兔120多只,2006年11月在2个兔舍中有21只40日龄以下的幼兔在一周内相继发病,陆续死亡ll只、临床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鼻孔周围有浆液性、黏液性及脓性鼻汁,有的病兔不断打喷嚏,呼吸加快。

  2 剖检变化

  病剖病死兔7只,可见支气管充血,内有黏液脓性分泌物。肺脏有多量粟粒大或少量如栗子大的脓疱,切开脓疱流出乳向色奶油样脓液。有的病例胸腔有多量黄色稀薄的脓性积液,胸膜及心包均呈纤维素性化脓性炎症。心肌上有广泛灰白色坏死灶。有的病兔肝脏上有大量粟粒大至豌豆大的脓疱。偶见腹腔充满脓液,呈弥漫性化脓性腹膜炎,肝表面被覆灰白色脓液,肝脏边缘处有多量大小不等的厌自色坏死灶,肝膈面中部有大小不等的坏死区。大网膜出血,盲肠浆膜广泛出血。

  3 实验室诊断

  3.1 镜检 无菌操作取病兔肝脏、肺脏脓疱液抹片,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见有大量大小不等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美蓝染色该菌两极浓染. 

  3.2 分离培养 无菌操作取胸腔积液分别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葡萄糖血液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37。C恒温培养48h,均形成圆形、隆起、表面光滑、奶油状的小菌落。勾取菌落涂片、染色、镜检,见到大小稍有差异、菌体两端浓染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3.3 生化特性 检查取以上菌落纯培养,对纯培养物进行生化试验。结果,本菌不发酵碳水化合物,对葡萄糖、蔗糖、乳糖、甘露醇、果糖、木糖均呈碱性反应。MR试验、V—P试验、靛基质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均为阳性,动力试验阳性。

  综合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结果确诊为兔波氏杆菌病,

  4 防治

  对病免及时隔离进行治疗。硫酸卡那霉素针剂每只兔肌肉注射1ml,2次/d,连用3d。对全群适龄健康幼兔接种巴氏杆菌一波氏杆菌二联苗。兔舍用百毒杀进行空气消毒,l次/d,平时用爱迪伏消毒地面。并加强饲养管理,减少饲养密度,注意舍内通风及保持舍温。

  5 结论

  经采用以上防治措施,一周后疫情得到控制。凡死亡免均为体内形成脓疱者,治疗无效.兔波氏杆菌病主要经呼吸道感染,该病多发生在气候骤变的春秋及寒冷季节.经调查该群兔舍内饲养密度较大,舍内氨气量较大,所以诱发幼兔发病,因此注意加慢饲养管瑚,减少应激因素,搞好预防接种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