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特种养殖 » 正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獭兔大肠肝菌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6-28  来源:农村大众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10
  兔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暴发性、死亡率很高的仔兔和幼兔的肠道传染病,以水样腹泻或胶冻样粪便及严重脱水为特征。如不及时诊治,势必造成大批死亡。河北省宁晋县耿庄桥乡郭某饲养的獭兔发生本病,经我院诊断与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发病情况
  2007年1月2日,郭某饲养的600多只獭兔,其中90只成年母兔,30只成年公兔,,其余的为仔兔、幼兔和青年兔,仔兔和幼兔突然发病并出现死亡,随后青年兔也陆续发病死亡。6天共死亡100多只,死亡率约为21%。曾用多种药物医治无效,遂于1月8日来邢台市兽医院诊治。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3天后控制住死亡,5天后兔群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
  病初未见任何临床症状,突然死亡,随后陆续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腹泻,腹部鼓胀,粪便细小、成串,外包有透明、胶冻样粘液,接着出现水样腹泻,后期腹泻水样粪便,粪便污浊,呈灰褐色或黑色、腥臭,肛门、后肢、腹部和足部的被毛被粘液及水样稀粪沾污,严重时肛门堵塞,病兔四肢发冷,磨牙,流涎,眼眶下陷,迅速消瘦、死亡。
  剖检病变
  共剖检8只病死兔,皮下干燥,胃膨大,充满大量液体和气体,胃粘膜充血、出血。十二指肠、回肠、盲肠粘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并充满半透明胶冻样液体和气泡,有的呈红褐色水粥样,有的呈灰褐色粘液状。结肠扩张,有透明胶样粘液。肠道粘膜和浆膜充血、出血、水肿。胆囊扩张,粘膜水肿。
  药敏试验
  采用常规纸片法,本菌对氟苯尼考、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高敏,对庆大霉素、链霉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痢特灵不敏感。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本病例确诊为大肠杆菌病。
  治疗
  1、病兔用百乐美(主要成分为氟苯尼考等)0.2-0.5ml,每日两次,肌肉注射,连用3-5天。
  2、病兔群与健康群饲料内同时用管净舒(主要成份为氧氟沙星等),按说明饲喂,连用5天。
  3、应用一些收敛止泻的中草药治疗,方剂:郁金46g,双花45g,连翘45g,大黄50g,栀子20g,诃子35g,黄连20g,白芍20g,黄芩20g,黄柏20g,水煎服(以上方剂供500只左右的兔一天服用),连用3天。
  采取以上治疗措施后,3天控制住了死亡,5天后兔群恢复正常。
  小结
  大肠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又经常存在于动物的肠道内。当饲养管理不良,气候环境突变或其他疾病等协同作用时,导致肠道菌系紊乱,仔兔、幼兔抗病力较低,容易引起发病。病兔体内排出的大肠杆菌,其毒力增强,污染饲料、饮水与环境,又经消化道感染其他健康兔,引起流行,从而造成大批死亡。经调查,该兔场所建兔舍非常简陋,环境卫生也较差。所以控制本病的发生必须以预防为主,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通风换气及环境卫生消毒,给予稳定全价平衡饲料,及时发现随时隔离,将会有助于控制和消除本病。
  另外,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易产生抗药性,为了准确投药,一定要及时进行药敏试验,如配合中药效果会更好。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