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如何在猪传染病中合理利用猪口蹄疫疫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24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175
核心提示:猪口蹄疫疫苗不规范操作1.技术操作规范上的错误 有些防疫者注射部位不准确,应是肌肉注射,不可注入脂肪层或皮下,甚至针头与皮肤表面没有保持45度,易造成肿块。2.剂量标准化的错误 某些防疫者按动物剂量标准注射时,没有对个别动物,因品种、个体、营养水平的差异减少剂量,而是盲目地追求“剂量标准化”,这样造成了疫苗过敏反应现象。3.防疫者的工作失误 粗心的畜主没有注意到动物近期状况,把患病潜伏期的动物误认是健康动物。一些防疫者过分听信畜主的话,没有进行临床诊断就开始注射,从而加重了病情的恶化,甚至导致死

猪口蹄疫疫苗不规范操作

1.技术操作规范上的错误 有些防疫者注射部位不准确,应是肌肉注射,不可注入脂肪层或皮下,甚至针头与皮肤表面没有保持45度,易造成肿块。

2.剂量标准化的错误 某些防疫者按动物剂量标准注射时,没有对个别动物,因品种、个体、营养水平的差异减少剂量,而是盲目地追求“剂量标准化”,这样造成了疫苗过敏反应现象。

3.防疫者的工作失误 粗心的畜主没有注意到动物近期状况,把患病潜伏期的动物误认是健康动物。一些防疫者过分听信畜主的话,没有进行临床诊断就开始注射,从而加重了病情的恶化,甚至导致死亡。

4.防疫者缺乏宣传工作 防疫者不但要给动物注射疫苗,而且还要给畜主宣传注射后应注意的事项。可有些防疫者把宣传工作忽视了。如畜主看到出现免疫反应症状后,不仔细观察,不及时与防疫者联系,而去找附近非正规人员,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5.对高龄孕畜粗暴注射 有些防疫者对高龄孕畜注射没有做到轻柔、小心,而是动作粗暴,这样极易造成孕畜流产。

注意事项

1.口蹄疫疫苗是一种灭活苗,是防治口蹄疫的发生、流行最主要的武器之一。但还存在一些缺陷,一般只能诱发短期免疫,即4个月。

2.选择使用有效疫苗。防疫接种前,要先鉴别疫苗是否过期、失效,效价是否高,疫苗瓶是否有裂损。如遇破乳或超过规定量的分层(1/10)则不能使用。

3.疫苗当天开启当天用完。疫苗入库应做好记录,使用时采取“先入先用”的原则。每瓶疫苗启用后,瓶内剩余疫苗用蜡封闭针孔于2℃~8℃储存,超过24小时不可再用。

4.器械消毒。接种用所有器械,如注射器等,用温热方法高压灭菌或用洁净水加热煮沸消毒至少15分钟。严禁使用化学方法消毒。

5.动物免疫要求。免疫前应了解接种动物品种、健康状况、病史及免疫史,凡有病、瘦弱、临产母畜(10天~15天)不应接种,待病畜康复、母畜产后再按规定补针。

6.善后处理。使用疫苗后,所有疫苗包装,如疫苗瓶、使用过的酒精棉球、碘酊棉,要集中销毁。散乱在畜舍中会成为病原的来源。

7.饲养管理。接种疫苗前后2日~3日不要投喂抗生素,在饲料中,复合维生素用量提高5%,连用1周。

防治口蹄疫疫苗反应的措施

1.接种后,少数动物因品种、个体状况,可能出现疫苗反应,应加强观察,及时用肾上腺素或其他办法治疗,以减少损失。

2.接种后的养殖户(场),应在畜舍内外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工作,坚持1周。

3.凡曾接触过病畜的人员,应在更换衣服、鞋帽和必要的消毒后,方可参与疫苗注射。

4.接种动物,应休息1天~2天。

5.接种高龄孕畜或瘦弱动物,应做到一观察、二诊断、三注射。

 
关键词: 饲料 动物 饲养管理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