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用药知识 » 用药常识 » 正文

这些疫苗你真的使用正确吗?注意事项你应用几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30  来源:猪价格网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329
核心提示:近年来,我国集约化猪场不断增多,但由于养殖水平的不同,对猪场的主要疾病的免疫,有的可以达到很好的预防效果,有的却为疾病的发生提供了温床。如何科学地使用疫苗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疫苗的接种方法1.皮下注射。皮下注射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大多数疫苗都是经这一途径进行免疫。皮下注射是将疫苗注入皮下组织后,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淋巴组织,从而产生免疫反应。注射部位多在耳根皮下,皮下组织吸收比较缓慢而均匀,油类疫苗不宜皮下注射。2.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是将疫苗注射于肌肉内,注射针头

近年来,我国集约化猪场不断增多,但由于养殖水平的不同,对猪场的主要疾病的免疫,有的可以达到很好的预防效果,有的却为疾病的发生提供了温床。如何科学地使用疫苗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疫苗的接种方法

1.皮下注射。皮下注射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大多数疫苗都是经这一途径进行免疫。皮下注射是将疫苗注入皮下组织后,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淋巴组织,从而产生免疫反应。注射部位多在耳根皮下,皮下组织吸收比较缓慢而均匀,油类疫苗不宜皮下注射。

2.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是将疫苗注射于肌肉内,注射针头要足够长,以保证疫苗确实注入肌肉里。

3.超前免疫。是指在仔猪未吃初乳时注射疫苗,目的是避开母源抗体的干扰和使疫苗毒尽早占领病毒复制的靶位,尽可能早刺激产生基础免疫,这种方法常用在猪瘟的免疫。

4.滴鼻接种。滴鼻接种是属于黏膜免疫的一种,黏膜是病原体侵入的最大门户,有95%的感染发生在黏膜或由黏膜侵入机体,黏膜免疫接种既可刺激产生局部免疫,又可建立针对相应抗原的共同黏膜免疫系统工程;黏膜免疫系统能对黏膜表面不时吸入或食入的大量种类繁杂的抗原进行准确的识别并作出反应,对有害抗原或病原体产生高效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是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滴鼻接种。

5.口服接种。由于消化道温度和酸碱度都对疫苗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而这种方法目前很少使用。

6.气管内注射和肺内注射。这两种方法多用在猪喘气病的预防接种。

7.穴位注射。在注射有关预防腹泻的疫苗时多采用后海穴注射,能诱导较好免疫反应。

各类疫苗特点

1.冷冻真空干燥疫苗。大多数的活疫苗都采用冷冻真空干燥的方式冻干保存,可延长疫苗的保存时间,保持疫苗的效价。病毒性冻干疫苗常在-15℃以下保存,保存期一般为2年。细菌性冻干疫苗在-15℃保存时,保存期一般为2年;2-8℃保存时,保存期9个月。

2.油佐剂灭活疫苗。这类疫苗为灭活疫苗,以白油为佐剂乳化而成,大多数病毒性灭活疫苗采用这种方式。油佐剂疫苗注入肌肉后,疫苗中的抗原物质缓慢释放,从而延长疫苗的作用时间。这类疫苗2-8℃保存,禁止冻结。

3.铝胶佐剂疫苗。以铝胶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大多数细菌性灭活疫苗采用这种方式,疫苗作用时间比油佐剂疫苗快。2-8℃保存,不宜冻结。

4.蜂胶佐剂灭活疫苗。以提纯的蜂胶为佐剂制成的灭活疫苗,蜂胶具有增强免疫的作用,可增加免疫的效果,减轻注苗反应。这类灭活疫苗作用时间比较快,但制苗工艺要求高,需高浓缩抗原配制。2-8℃保存,不宜冻结,用前充分摇匀。

常用疫苗的免疫接种

1.猪瘟。猪瘟一直是困扰着养猪业的一大问题。本病以散发和非典型症状为主,10-20日龄和40-60日龄的仔猪易感,造成猪瘟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疫源的广泛存在,猪的隐性带毒,疫苗选择、运输和保存不当,免疫程序不当。因此,进行有效的猪瘟疫苗的免疫是预防猪瘟最好的方法。

根据近几年的临床实践和一些专家的研究结果,针对目前普遍使用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推荐几种免疫程序。

(1)猪瘟洁净区。

种公、母猪:每年春、秋各免疫一次,3头份/头。

后备种公、母猪:选定后配种前免疫一次,3头份/头。

仔猪:20-25日龄首免,60-65日龄二免,各2头份/头。

(2)猪瘟污染区。

种公猪:每年春、秋各免疫一次,3头份/头。

后备种公、母猪:选定后配种前免疫一次,3头份/头。

经产母猪:产后20天和产前30天各免疫一次,3头份/头。

仔猪:新生仔猪超前免疫(零时免疫),即出生后接种1头份/头,隔1-2小时后才可让其吃初乳,35-40日龄二免,2头份/头。

(3)猪瘟暴发区。

在受猪瘟威胁地区和猪瘟暴发区,采用紧急接种猪瘟疫苗的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猪瘟的蔓延。在发生猪瘟的猪场对除哺乳仔猪外的所有猪只紧急接种,5-8头份/头,虽在注苗后3-5天可能会出现部分猪只死亡,但7-10后猪瘟可平息。对已确诊的病猪采取扑杀的方法,如有条件在疫情控制后进行普查,淘汰隐性带毒猪,控制传染源。

2.猪伪狂犬病。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养猪场(户)选购疫苗时只注意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或盲目迷信多基因缺失苗的优点,造成免疫后达不到有效的保护而导致非典型性发病。

对集约化猪场猪伪狂犬病的免疫程序,目前国内外的许多专家都做了研究。据资料介绍,猪伪狂犬病的母源抗体在14-16周龄消失,9-10周龄时达到保护临界值。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苗经过多年的应用,证明是安全有效的,通过滴鼻接种不会产生副作用。针对目前普遍使用的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推荐几种免疫程序。

(1)猪伪狂犬病洁净区。

种公、母猪:每年免疫3-4次,2头份/头。

后备种公、母猪:选定后配种前免疫1次,2头份/头。

仔猪:仔猪断奶前免疫1次,1头份/头。

(2)猪伪狂犬病污染区。

种公猪:每年免疫3-4次,2头份/头。

后备种公、母猪:选定后配种前免疫1次,2头份/头。

经产母猪:产后20天和产前30天各免疫一次,2头份/头。

仔猪:新生仔猪滴鼻,0.5头份/头,35-40日龄二免,1头份/头。

3.猪链球菌病。链球菌的种类很多,对猪致病的一般为C、D、E、L、R、S、T等群,我国主要以C群为主,D、E、R群也占了一定的比例。目前较多使用的猪败血性链球菌病活疫苗(ST171株)对预防C群猪链球菌病有很好的效果,而对一些血清型流行比较复杂的地区可考虑使用猪链球菌多价灭活疫苗。猪败血性链球菌病活疫苗一般在仔猪断奶前使用,严格按说明书用量使用,不宜加大用量。猪链球菌多价灭活疫苗可根据疾病的流行情况确定是否免疫和免疫的时间。

4.日本乙型脑炎。日本乙型脑炎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主要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和公猪睾丸炎。后备种猪在配种前1个月接种2次,间隔15天;疫区和受威胁地区的种猪可在每年流行季节前1个月(一般在3-4月)接种1次。

 
关键词: 生猪 养猪 猪瘟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