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一例肉杂鸡的弧菌性肝炎的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4-08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60
核心提示:鸡弧菌性肝炎又称鸡弯曲杆菌性肝炎、传染性肝炎,部分省市俗称“烂肝病”,主要由空肠弯曲杆菌引起的幼鸡和成年鸡的一种传染病。本病以肝出血、坏死性肝炎伴有脂肪浸润,高发病率、低死亡率,呈慢性经过为主要特征。由于带菌鸡与正常鸡在外表上少有区别,每次发病后病变略有差异,且与其它疾病并发,所以在以往的诊断中常被忽视。事实上,近年来在整个养鸡业中,本病给生产带来的损失极大。1、流行病学本病可感染鸡和火鸡,可发生于各日龄的鸡群,但以开产前后的鸡易感。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通过其粪便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及周围

鸡弧菌性肝炎又称鸡弯曲杆菌性肝炎、传染性肝炎,部分省市俗称“烂肝病”,主要由空肠弯曲杆菌引起的幼鸡和成年鸡的一种传染病。本病以肝出血、坏死性肝炎伴有脂肪浸润,高发病率、低死亡率,呈慢性经过为主要特征。

由于带菌鸡与正常鸡在外表上少有区别,每次发病后病变略有差异,且与其它疾病并发,所以在以往的诊断中常被忽视。事实上,近年来在整个养鸡业中,本病给生产带来的损失极大。

1、流行病学

本病可感染鸡和火鸡,可发生于各日龄的鸡群,但以开产前后的鸡易感。

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通过其粪便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及周围环境,经消化道感染健康鸡,多为散发或地方性流行。饲养管理不良、应激(转群、注射疫苗、气候突变等)、球虫病以及滥用抗生素药物致肠道菌群失调等,都可促使本病的发生。本病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国外报道其死亡率为 2%∼15%,国内报道为 7%∼26.7%。本病常与鸡马立克氏病、新城疫、支原体病以及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混合感染,大大增加了鸡群的死亡率。

2、临床症状

涿州地区肉杂鸡养殖场,60000只肉杂,病鸡精神沉郁,呆立不动,食欲减退,喜饮水。肉杂鸡全群发育缓慢,增重受阻。个别急性病例感染后 2∼3 d 死亡。

3、剖解变化

最明显的病变在肝脏。急性病例可见肝实质变性、肿大、质地脆弱,肝表面有散在的黄色星状坏死灶和菜花状坏死区,被膜下有出血点或形成血肿。慢性病例肝变硬并萎缩,且伴有腹水或心包液。肺瘀血,有局灶实变区。心脏扩张,心肌变性,心包积液。脾肿大,个别有出血点。肌胃和腺胃浆膜下条纹状瘀血。卡他性肠炎,空肠黏膜出血。肾肿大,苍白。

4、最终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解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并注意与鸡马立克氏病、沙门氏菌病、淋巴白血病等(肝肿大但不出血病例)和脂肪肝综合征、肝中毒等(肝破裂出血病例)相区别。

5、治疗方案

立克消400斤水/瓶+益力素400斤水/瓶+肝肾舒500斤水/瓶(冀农药业),连用五天,效果显著。

6、总结

鸡弧菌性肝炎在临床上很少报道,但普遍存在于养鸡业中。该菌在鸡肠道中的无症状带菌率相当高,可达到 50%∼90%,常成为其它疾病的并(继)发症。因此,平时除搞好饲养管理和清洁卫生,减少应激因素存在外,还应在饲料中定期添加芪芍增免散,提高鸡群的抵抗力,才能有效控制鸡弧菌性肝炎的发生。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