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特种养殖 » 正文

鹿坏死杆菌病的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3-31  来源:特种经济动植物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36
     胶南市某养鹿场发生了一种以鹿蹄部和系部化脓、坏死和跛行为特征的疾病。经过临床检查、剖检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鹿坏死杆菌病。通过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控制,了病情的发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发病情况
    据饲养员介绍,本病首发于。当日上午,饲养员在给鹿喂料时发现2只仔鹿不愿活动,行走时一侧下肢不敢着地,当时误认为是仔鹿运动时关节受轻伤,会很快自愈,故未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几天后,又陆续发现另外2只仔鹿和1只公鹿发生类似症状。死亡1只。笔者在现场发现一些铁丝和铁钉。
    2 临床症状
    病鹿一侧前肢或后肢下部、蹄踵及蹄部发生热痛性肿胀,随后出现溃疡、化脓和坏死,有的可闻到恶臭。重者精神沉郁,不爱活动,两耳下垂,食欲下降,好躺卧,体温升高,呼吸短促。
    3 病理剖检
    将病死鹿进行剖检可见:①尸体消瘦,蹄部及其周围组织溃烂和坏死;胸腔积液,有腥臭味,内含灰黄色纤维素样渗出物。②肺脏有大、小不等的坏死灶;③肝脏肿大,有大、小不等的白色结节样坏死灶,切开有黄红色脓汁流出,其味恶臭。瘤胃、网胃、瓣胃的胃黏膜有大、小不同的坏死灶。
    4 实验室检验
    采取病鹿坏死破溃的病腿处深部组织及死鹿肝、肺的病灶与健康组织交界处的病料,将病料涂片或抹片,用酒精和乙醚的等量混合液固定5~10分钟,用石炭酸复红--美蓝液(碱性复红0.15g、无水酒精20mL、结晶石炭酸10g、美蓝2.5g、蒸馏水200mL)染色30秒,镜检,发现许多长的、不均匀着色的菌丝。
    5 诊断
    根据临诊症状、削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鹿坏死杆菌病。
    6 防治
    6.1 搞好鹿舍运动场的清洁卫生,用灭毒威消毒剂对环境每日消毒1次,连续5天;保持地面平整、干燥,及时清除圈舍异物(特别是铁丝和其它尖锐物品);不喂带芒刺饲料;保持鹿群安静、稳定,防止惊吓、乱窜奔跑时碰伤;严防外伤,发生外伤时要及时进行外科处理。
    6.2 对病鹿采取局部和全身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治疗。首先对患部剪毛,清洗消毒,消除局部坏死组织、脓汁、异物,用3%的双氧水和5%的碘酊按1∶20的比例配合液冲洗创面,再涂抹碘酊,然后包扎绷带。隔2天换药1次。全身疗法:用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10%安那加10mL、青霉素800万单位和10%,Vc,10mL静脉注射,每日2次,连续3~5天。经过上述方法治疗,病鹿3~4天后症状明显好转,5~7天后患鹿基本恢复正常,鹿群再未发生新的疫情。
    7 体会
    7.1 坏死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皮肤黏膜外伤是其感染的主要途径。因此,搞好鹿场清洁卫生、及时清除尖锐异物、防止外伤,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
    7.2 本病主要侵害蹄部,发生坏死性病变,但有的也转移到肝、肺等器官形成病灶,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所以,在治疗时,应采取局部和全身治疗相结合的办法,可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防止继发感染。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