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家禽传染性鼻炎的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3-17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290
核心提示: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鼻腔和窦发炎为主要特征。各日龄鸡群均可发病,可在育成鸡和产蛋鸡群中发生,由于鸡群发病以后死亡率的增多和产蛋的明显减少而引起巨大经济损失;往往发病后治疗时间长、治疗成本高,便成为了本病的主要临床损失。一、流行情况2014年10月份-2015年3月份本病在山东地区发病率极高!鸡是副鸡嗜血杆菌的主要易感者之一,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育成鸡、产蛋鸡最易感,本病多发生在成年鸡。在日龄较大的鸡中,潜伏期较短,而病程长。此病的发生与一些能使机体抵抗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鼻腔和窦发炎为主要特征。各日龄鸡群均可发病,可在育成鸡和产蛋鸡群中发生,由于鸡群发病以后死亡率的增多和产蛋的明显减少而引起巨大经济损失;往往发病后治疗时间长、治疗成本高,便成为了本病的主要临床损失。

一、流行情况

2014年10月份-2015年3月份本病在山东地区发病率极高!

鸡是副鸡嗜血杆菌的主要易感者之一,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育成鸡、产蛋鸡最易感,本病多发生在成年鸡。在日龄较大的鸡中,潜伏期较短,而病程长。

此病的发生与一些能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的诱因密切有关。如鸡群拥挤,不同年龄的鸡混群饲养,通风不良,鸡舍内闷热,氨气浓度大,或鸡舍寒冷潮湿,其传播途径主要以飞沫及尘埃经呼吸传染,但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传染。

寒冷季节多发,一般秋末和冬春交替是本病多发期。病鸡、慢性病鸡、康复鸡是本病病原的携带者。该病主要通过污染的饮水与饲料经消化道感染。在同一个鸡场不同日龄的鸡混养在一起。

该病发生的另一个特点是以低死亡率、高发病率为特征。本病在鸡场某鸡舍发生后,其他适龄鸡群几乎无一幸免。

二、临床症状

此病潜伏期相对较短,但在鸡群中传播较快,3-5天之内可遍及全群。病鸡典型的症状是颜面肿胀,鼻腔和眶下窦有浆性粘性分泌物,严重的造成失明。

成年产蛋鸡可见肉垂水肿,多见为一侧水肿,严重以后或很少发病有两侧同时发生的。发病初期病鸡有一定食欲,但随着鸡群中发病数量日益增多,食欲会明显减少。

产蛋鸡在发病后3-5天,产蛋量明显下降,处在产蛋高峰期的鸡群产蛋量下降更加明显,可由90%以上降至40%~50%,一般平均下降40%左右,产蛋下降的幅度与发病以后采取的治疗措施有一定关系。

在此病的发病早期鸡只很少死亡,治疗及时可较快控制病情,缩短病程,及时的控制继发感染。康复后鸡群产蛋量会迅速恢复。

三、剖检症状

剖检后主要症状是鼻腔和眶下窦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可见不同程度的渗出物最为严重的表现为黄色干络物,蓄积过多时常使病鸡的眶下明显肿胀和向外突出,最为严重的可引起眼球萎缩,眼睛失明。

当鸡群感染发病3-5天以后,没有及时的控制病情,大群明显死亡率上升的情况下,注意剪剖时多见三炎症状,这也就说明已经和大肠杆菌混感。

四、临床诊断

根据当地的流行病和大群的临床症状以及剖检变化,可以初步诊断为传染性鼻炎。

五、防治措施

传染性鼻炎发病一般是由于环境因素或者与其他疾病混感。所以鸡场在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鸡舍通风条件,降低鸡舍内氨气的含量。副鸡嗜血杆菌对外界环境因素抵抗力较弱,所以加强鸡舍内外的环境消毒工作,消毒时选用好易洁或者是香连溶液即可杀灭。

治疗时由于副鸡嗜血杆菌对磺胺类药物非常敏感,亦可选用复方新诺明或者其他磺胺类药物加TMP治疗,用药时间为3-5天,此方法不可应用时间过长,否则会影响病后的生产性能。

在治疗时也可选用呼毒清+呼易平治疗,一般连用3-5天左右。

此病具有很强的反复性,切记在治疗过程中一定用选好治疗方案,以症状彻底治愈并且配合鸡舍内外的环境消毒。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