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其他 » 正文

育成鸭的饲养管理要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24  来源:沈阳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96
核心提示:育成鸭在笼中生活,限制了其活动量,减少能量的消耗,从而提高其饲料转化效率。由于鸭不与地面直接接触,从而减少了疾病的感染,尤其是鸭球虫病、鸭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病等。此外,在饲养过程中还能及时发现病鸭并给予隔离治疗,不会在全群大范围内传播病原菌。育成鸭的生理特点:一、御寒能力强。随着育成鸭日龄的增长,体温调节能力逐渐增强,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也随之加强,随着羽毛的生长,御寒能力也逐渐加强。二、采食量大。随着青年鸭体重的增长,消化器官也随之增大,贮存饲料的容积增大,消化能力增强采食量加大。三、

育成鸭在笼中生活,限制了其活动量,减少能量的消耗,从而提高其饲料转化效率。由于鸭不与地面直接接触,从而减少了疾病的感染,尤其是鸭球虫病、鸭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病等。此外,在饲养过程中还能及时发现病鸭并给予隔离治疗,不会在全群大范围内传播病原菌。

育成鸭的生理特点:

一、御寒能力强。

随着育成鸭日龄的增长,体温调节能力逐渐增强,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也随之加强,随着羽毛的生长,御寒能力也逐渐加强。

二、采食量大。

随着青年鸭体重的增长,消化器官也随之增大,贮存饲料的容积增大,消化能力增强采食量加大。

三、神经敏感。

育成期鸭富于神经质,胆小,易受惊扰,但可塑性较强,通过调教能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在育成期,要充分利用青年鸭的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使其生长发育整齐、开产一致,为产蛋期的高产稳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育成鸭的饲养管理要点

一、密度。

在育成期,鸭对外界环境十分敏感,饲养密度较高时,互相挤动会引起鸭群骚动,使刚生长的羽毛轴受伤出血,甚至互相践踏,导致生长发育停滞,影响今后的产蛋。因而,育成鸭在饲养时应注意密度,适宜的密度是保证鸭群健康、生长良好、均匀整齐、为产蛋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条件,所以要控制好饲养密度,不能过于拥挤。一般每架笼有3层,每层笼又由4个单笼组成,每个单笼可养3~4只育成鸭。

二、分群。

分群一般按鸭的体质强弱、体重大小和饲养密度来进行划分。而且分群时,要挑出病、弱、残鸭,将其按不同种类单独饲养,病鸭应及时隔离并治疗,弱鸭应增加1-2次饲喂,残鸭应及时淘汰。对健康鸭要尽可能使日龄相同、大小一致、品种一样、性别相同的鸭在同一笼(或群)中,这样可使鸭群生长发育一致,便于管理。

三、饲喂。

笼养鸭采食不到野生饲料,因此饲料要尽可能多样化,以保证鸭群能得到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包括适宜的蛋白与能量、充足的硫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在使用配合饲料的基础上,搭配一定量的青饲料最好。

 
关键词: 育成鸭 饲养管理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