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水产 » 正文

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综合预防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24  浏览次数:216
核心提示:早期死亡综合征的发生与水体藻类变化及天气情况密切相关,养虾过程中,水质恶化、蓝藻暴发、暴雨及季节转换时天气异常变化易诱发此病。应采取以下综合措施防控。 1.保持水环境稳定。通过定期施放EM菌、芽孢杆菌有益菌稳定水体藻相,通过经常性加换水,保持水环境常态化变化,让对虾经常适应变化环境,遭遇台风暴雨等恶劣气候时,对虾较容易适应变化。 2.培养和维持良好水体藻相。放苗前的培藻施肥应掌握施肥时间,放苗前4天~5天,过早肥水易诱发“水蚤”大量繁生,施肥应少量多次,多施藻类生长素、氨基酸肥水素等营养肥,少

早期死亡综合征的发生与水体藻类变化及天气情况密切相关,养虾过程中,水质恶化、蓝藻暴发、暴雨及季节转换时天气异常变化易诱发此病。应采取以下综合措施防控。

1.保持水环境稳定。通过定期施放EM菌、芽孢杆菌有益菌稳定水体藻相,通过经常性加换水,保持水环境常态化变化,让对虾经常适应变化环境,遭遇台风暴雨等恶劣气候时,对虾较容易适应变化。

2. 培养和维持良好水体藻相。放苗前的培藻施肥应掌握施肥时间,放苗前4天~5天,过早肥水易诱发“水蚤”大量繁生,施肥应少量多次,多施藻类生长素、氨基酸 肥水素等营养肥,少用有机肥料。水色以黄绿色、茶褐色、黄褐色为好。养殖过程定期投施光合细菌、EM菌、芽孢杆菌和根据水质状况适量补施一些高效肥;常加 换新水;混养少量鲢、鳙等滤食性鱼类来保持中后期良好水质。

3.培育水体和对虾体内有益菌群,保持对虾体内外环境微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可采 取:定期在饲料中添加EM菌、光合细菌、酵素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优化对虾体内微生物菌群,对提高对虾饲料利用率和预防消化道疾病很有益处。定期在池水中 泼洒有益微生物等调水产品,水体溶氧量控制在5毫克/升以上。选用有效调水解毒产品,可使用浓度为1.0毫克/升排毒养水宝、绿水宝等枸橼酸解毒剂。

4. 定期泼洒浓度0.5毫克/升~1.0毫克/升微生物制剂“噬菌王”,吞噬、裂解池水中弧菌等致病菌。经常在饲料中添加0.5%~1%的噬菌王,每天两餐, 每次连续投喂5天~6天。既减少对虾体内外致病菌,又改良水体环境。平时注意观察对虾的摄食和活动情况,发现不正常的停料或减料,往往是对虾体质下降,即 将发病信号,应查明原因,对症采取措施。若对虾身体微红、空肠,游泳足发红,游泳足关节处变红最明显,表明对虾已感染弧菌(俗称红腿病),应及时全池泼洒 0.4毫克/升二氧化氯,停料数餐,傍晚在池中泼洒一些粒粒氧。

5.每10天用0.4毫克/升二氧化氯或0.3毫克/升聚维酮碘对池水泼洒消毒一次,减少池中致病菌,有条件的可定期(5天~7天)检测养殖水体中弧菌密度。发现池水弧菌数超标及时进行水体消毒。

6.科学投喂,根据天气情况及对虾体质情况灵活调整投饵量,避免过量投喂,浪费饲料、污染水质、增加对虾消化系统负担。投饵量以虾吃7分~8分饱较好。

7.及时补充钙离子,促进对虾正常蜕壳。暴雨过后,及时排除表层淡水,补充盐度正常海水,同时迅速全池泼洒0.5毫克/升的离子钙或1.0毫克/升的硬壳宝,以便异常蜕壳的对虾能及时吸收水体钙、镁微量营养元素,恢复体质。

8.冬季温棚对虾养殖遇低温寒流天气,应及时全池泼洒0.5毫克/升氨基硒维他、1.0毫克/升硬壳素、1.0毫克/升绿水宝,平时经常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对虾多维,用蜂蜜或鸡蛋清拌饵粘合,减少药品在水中散失,可提高对虾体质、减少对虾应激状况。

9.几种异常水质处理

池 水变浑浊:前期“肥水”后没有及时放苗,浮游动物(俗称水蚤)大量繁生,吞食池水中有益单胞藻,“水蚤”缺氧死亡产生大量有毒物质,造成浑浊;中后期虾池 水质透明度降低,阴雨天气,池水缺氧时有益藻大量死亡(俗称倒藻)也会使虾池水质变浑浊。“倒藻”常常是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发病诱因,应及时采取措施。处 理方法:及时全池泼洒1.5毫克/升高效净水宝和1.0毫克/升~1.5毫克/升绿水宝,第二天补施氨基酸肥水素,促进新藻生长,2天~3天后水质可转 好。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