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18  浏览次数:389
核心提示:副猪嗜血杆菌病是条件性疾病,大部分猪场都发生过本病,当受到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疾病而加大了其流行与蔓延,本病已成为当前猪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条件性疾病,大部分猪场都发生过本病,当受到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疾病而加大了其流行与蔓延,本病已成为当前猪场最危险的细菌性疾病,现将本病的传播特点、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病原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格来西氏)病。其病原为副猪嗜血杆菌。


  本病菌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和13最为常见。由于本菌对抗生素极易产生耐药性,也给治疗工作造成极大麻烦。
  本病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干燥环境易死亡.60℃可存活5—20分钟,4℃可存活7~10天,常用消毒药可将其杀灭。
    二、流行特点
  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传染源,一般通过呼吸系统传播,也可通过消化道传染。2周到4月龄的猪都可能发生感染.但以5~8周龄的断奶保育仔猪最为多见.无明显季节性,但常于恶劣环境条件下多发。本病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属于一种条件性常在菌。 
  三、临床症状
  一般在仔猪保育阶段多发,往往刚转入保育舍的仔猪生龙活虎,但经过2~3周后则相继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短促咳嗽(每次2~3声),体温升高(40.5℃~42℃或更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有的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随着病情发展,咳嗽喘气加剧.呼吸促迫,有的鼻孔流出脓性分泌物,眼睑皮下水肿,部分病猪出现多处关节肿痛,行走困难(跛行),不愿站立,迭堆昏睡,食、饮欲废绝。有的皮肤潮红而后紫蓝,耳尖或边缘发绀(紫红),有时突然死亡。偶见脑膜炎,出现神经症状。
    母猪常见产期延长,有时流产,产后无奶,便秘。有的出现高烧,呼吸困难而发生急性死亡。小猪初生体重小,常于三天内就发病,高烧昏睡,呼吸急促,顽固性下痢,最后衰竭而死亡。
  四、剖检变化
  本病最具特征性的剖检变化是: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等多发性炎症。并有纤维素性或浆液性渗出。笔者在对本病猪尸的剖检中发现,腹腔积满淡红色浑浊腹水,豆腐渣样淡黄白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于肠黏膜和肝脾表面:胸腔大量积水,以致打开胸腔时,积水就汩汩外溢。心脏包裹一层厚厚的绒毛样被膜,心脏与胸腔壁粘连,肺萎缩。全身淋巴结肿大,尤以腹股沟淋巴为甚。
  五、防治措施
1、本病属十分典型的条件性疾病,任何应激因素都是发生本病的直接诱因,特别是本病多发于各种原发病之后,尽可能消除各种应激因素,尽可能控制其他疾病的流行,本病的发生率将会大大减低。
2、治疗时可使用以下方案:
混感佳1000克+猪喘康1000克+混感刹2000克或喘克500克+喘痢清1000克+混感刹2000克,拌料一吨混饲。
  呼毒双效500克+ 喘痢清500克+纳维1000ml加水一吨喂饮。
  3,疫苗预防使用疫苗防治本病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病情反复发作或严重的猪场,更应抓紧抓好免疫注射。由于本病的血清型多,商品苗效果不确定。自家苗有一定预防效果;没条件的也可选用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进行免疫。
  4、发生疫情时的应对办法---消毒
  隔离病猪猪场发生疫情一旦确诊为本病后。应立即将猪舍内所有病猪隔离,转移到远离猪群的栏舍内关养,并指定专人护理,不得串栏,工具专用。病猪舍内的人行道厚撒一层生石灰粉,栏内每3天用欧福迪消毒液带猪消毒1次,杀灭病原。出人口消毒池每天换药加水,杜绝病原散播。
  严格消毒被病猪污染了的原栏,彻底冲洗干净后,用欧福迪消毒药水带猪严格消毒,每天l次。一旦发现新病例立即隔离与消毒。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