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规模化猪场弓形虫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造成的损失也非常之大,但遗憾的是养殖朋友引起的重视却普遍不够,很多人将弓形虫与传染病混为一谈,为加强大家对猪弓形虫病的认知,我们详细为大家进行介绍。一、弓形虫病的基本情况1、弓形虫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疾病。人群的平均感染率为25%~50%,猪暴发弓形虫病时可使整个猪场的猪只发病,死亡率高达60%以上。2、猫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而哺乳类动物(包括人)是其中间宿主。3、弓形虫会引起猪暴发性流行和大批死亡。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发病率可高达60%以上,病死率可高达64%。4、猪的感染途径以经口感染为主,被终宿主猫排出的卵囊所污染的饲料、饮水或食具均可成为猪感染的重要来源,此外,也可经损伤的皮肤和黏膜感染。在妊娠期感染本病后,可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二、症状及病理1、10~50kg的仔猪发病尤为严重。多呈急性经过。病猪突然废食,体温升高至41℃以上,稽留7~10天。2、呼吸急促,呈腹式或犬坐式呼吸;流清鼻涕;眼内出现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3、常出现便秘,呈粒状粪便,外附黏液,有的患猪在发病后期拉稀,尿呈橘黄色。少数发生呕吐。4、发病后数日出现神经症状,后肢麻痹。5、随着病情的发展,在耳翼、鼻端、下肢、股内侧、下腹等处出现紫红斑或问有小点出血。6、有的病猪在耳壳上形成痂皮,耳尖发生干性坏死。7、最后因呼吸极度困难和体温急剧下降而死亡。8、孕猪常发生流产或死胎。9、肺实变,小点坏死,肺水肿,小叶间质增宽10、肝散在出血、坏死点,肝脏表面有栗粒至黄豆大小的灰白或灰黄色坏死灶,并有针尖大的出血点。11、肠系膜淋巴结髓样肿胀如粗绳索样,切面外翻多汁,肠道重度充血,肠黏膜上常可见到扁豆大小的坏死灶。肝门、肺门、颌下淋巴结肿大2—3倍,淡黄色。三、防控措施1、猪舍内应严禁养猫并防止猫进入圈舍;严防饮水及饲料被猫粪直接或间接污染。控制或消灭鼠类。2、流产胎儿及其一切排出物,包括流产现场必须处置,对死于本病的和可疑病尸严格处理,防止污染环境。3、大部分消毒药对卵囊无效,但可用蒸汽或加热等方法杀灭卵囊。4、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测,确定为阳性猪群则应淘汰,阴性猪群留作种用。5、对曾发病的猪场,在入夏季时注意观察猪的食欲、体温、粪便,如有异常立即检查。如发现病猪隔离治疗,治愈的病猪不能作种用。6、建议用磺胺类药物与三甲氧苄氨嘧啶(TMP)合用,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