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分析预测(猪) » 正文

“猪价”“牛市”的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9-08  浏览次数:188
 有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北京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其中猪肉价格涨幅最大,达64.2%。北京的猪肉价格是全国的缩影。5月份以来,猪肉价格几乎一天一价,经销商进货很难,每天早上3点钟到定点屠宰场去抢货,有时候还抢不到。

如此火热境遇,与一年前养猪户们苦苦挣扎、赔本杀猪的清冷情形恰恰形成了鲜明对比。

短短一年,谁能想到:猪价竟然走出了大牛市的暴涨行情!猪肉价格的暴涨不仅直接影响了老百姓的膳食结构,还影响了政府的菜篮子工程。于是,以猪肉为代表的副食品价格的上涨引起了人们的格外关注,上至国家高层,下到平民百姓,都在看着猪肉价格的走势。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声而动,或出面安抚市场情绪,或出台措施平抑猪价。同时,各地政府也纷纷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市场供应。

而在去年,除了少数畜牧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微弱的呼吁,关于生猪产业遇冷的舆论依然是无声无息。专家认为,在去年生猪价格暴跌之时,各地如果能给养殖户以前瞻性的提示,或对生猪市场托市、或对养殖户予以补贴,以减少其损失,稳定市场供给,当前的暴涨或许能够避免,至少能够降低价格上涨幅度。

据农业和统计部门提供的有关材料分析,当前猪肉价格走势至少受到季节、饲料成本、价格变化周期等因素的影响。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则直接推动了养殖成本和主要畜产品价格上升,这将成为对生猪产品价格的一个持续性影响。但是,即便有再多因素,这次猪肉价格猛涨,对于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来说,都是一个必然的教训。按照有关专家的说法,这次肉价暴涨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有关方面对去年肉价暴跌的漠视。

2005年夏季,四川猪链球菌造成全国性的需求萎缩,老百姓谈猪色变,猪价持续下跌。当时卖一头猪要亏本一两百元,而且价格不停下滑,还有疫病之忧。养猪户不敢冒风险,为减少损失,养猪户纷纷宰杀小猪、母猪,减少存栏。如果政府能够像现在重视猪肉涨价一样,在去年高度重视猪肉价格大跌,通过贴息贷款扶持农民,通过信息引导农民及时补栏,加紧对疫病防治的技术攻关,就能缓解甚至杜绝目前的价格暴涨。可是,各级政府往往过于关注城市消费终端出现的价格上涨,却忽视农村生产环节价格暴跌释放的供求信号,从而失去了为养猪户提供弥足珍贵的信息和指导意见,也失去调控市场猪肉价格的最佳时机。

目前,针对这次全国范围内的猪肉涨价,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通知要求,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努力调控猪肉市场,建立补贴资金,解决猪肉价格上涨带来的民生问题,促进生猪生产,帮助农民增收,并加快建立健全生猪产业发展长效机制。笔者认为,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扶持措施,对稳定生猪生产和供应已经起到一定作用。最近全国猪肉价格基本趋于稳定。

不过,笔者还是有一些担心。俗话说,猪无半年贵,因为生猪养殖最多10个月就得出栏,到时候的行情将直接影响到养殖户的整年收入.假如农户们现在养猪的积极性很高,等生猪产量提高之后,是否会再现谷贱伤农的一幕呢?

实际上,我国生猪市场长期存在的蛛网现象,农民基本上处在赚一轮亏一轮的循环中。因此,专家认为,今年政府有关部门在引导农户适当增加生猪养殖规模同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农户一窝蜂都养猪,否则明年恐怕会有造成生产过剩而蒙受损失之虞,难以使生猪生产逐步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此外,笔者认为,发展生猪养殖业,金融业还可以提供更多的支持。在国务院的要求下,保监会于8月1日下发了《关于建立生猪保险体系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紧急通知》,并确立于8月15日前启动生猪保险试点工作。在生猪产业严重滑坡,恢复缓慢,迟迟难以平复市场波动的情况下,保险业的启动有利国计民生,在生猪生产的源头上给养殖户做出了保障,降低了风险。当前的生猪养殖可以说是效益与风险并存,灾害天气的发生,疫病难以有效控制,使养殖户心存芥蒂,在发展的同时无一刻不在担心着风险的降临,保险无疑解决了这一难题。但保险的范围只是可繁殖母猪,对于整个生猪产业,保险的推动作用似乎还不能尽如人意。

保险是个好的开始,财政补贴的落实将进一步推动生猪养殖快速恢复与发展。半个月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下发了关于支持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强调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生猪生产的信贷支持。根据安排,对生猪生产类客户,农发行将在现有信贷计划内优先安排,保证贷款及时足额到位。信贷计划不足的省级分行,可就生猪生产贷款单独向总行申请信贷计划。仅今年1月至7月,农发行累计发放生猪产业贷款46.7亿元。

然而,长期看,无论是财政补贴、保险支持还是信贷支持,都存在时滞性,只能一定程度地分散农户饲养过程中的风险,并不能彻底解决由于养殖分散、供求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供应大增大减、价格大起大落的市场风险。专家提出,市场风险要靠市场手段来化解。在欧美国家,期货交易已成为农业产业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的常规手段,目前全球期货农产品有1000多种。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家期货交易所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只有8个,相比之下,农产品期货发展步履缓慢,远不能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应积极发展诸如生猪期货之类的套期保值机制,让广大养猪户通过了解未来价格走势,并根据市场信息决定饲养数量和饲养周期,甚至能先卖后养规避风险,减少养殖的盲目性,乃是上策。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