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分析预测(猪) » 正文

靠母猪补贴平抑肉价是缘木求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8-15  浏览次数:300
猪价一涨再涨,不断刷新记录,根源在于猪源严重不足,解决的办法在于鼓励农民养猪,增加生猪出栏量。国家最近出台了所谓的母猪补贴政策,虽然各地的补贴金额各不相同,但就政策本身而言,笔者认为此举对于调动农民养猪的积极性,作用相当有限。

首先,母猪补贴对于正在养猪的农民来说并无实际意义。因为他们已经是此次猪价上涨狂潮的受益者,就算每头猪再补贴几十元,不过是为他们鼓胀的钱包里又多塞了几张零花钱而已。况且,从整个产业链来看,猪农随时面临饲料成本涨价的威胁,也未必能真正享受到补贴带来的实惠。按照当前大部分地区每头50元的补贴额度,玉米成本只要每吨上涨8分钱,就可以把补贴的收益彻底抵消。

那么,母猪补贴政策会不会刺激没有养猪的农民入行呢?作用微乎其微。道理很简单,目前生猪市场是近年来少有的“牛市”,农民如果想入行,早就一窝蜂去养了,哪里还需要出台什么补贴政策。

猪价上涨,养户却不为所动。从表面上看,是疫病带来的恐慌使他们不敢再入行。但从深层次来看,其折射的恰恰是我们缺乏有效扶持农民养猪的政策,养户对目前已出台的调控策略缺乏信心。提个最简单的问题,如果猪价降了,或者将来养猪亏本了,政府会像肉价上涨时一样给猪农补贴吗?至少从1986年开始集约化养猪以来,猪农从来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估计今后也不会。

猪价涨了,政府就出面调控,可是猪农亏本时,政府却不闻不问,这是猪农眼下最大的忧虑,也是当前生猪调控政策最大的弊端。曾有猪农向笔者反映:现在的农产品完全由市场说了算,价格可以一直往下跌,与实际饲养成本无关,一直跌到血本无归。2005年下半年,每出栏一头猪,平均亏损150元,此时的养猪业是最需要扶持的,可是我们的政府在这个时候却不见踪影。接踵而来的是高热病的大规模暴发,由于防疫不利,造成猪群大量死亡,不少猪农彻底失去了补栏的信心。若非眼下肉价暴涨威胁百姓餐桌,政府恐怕也不会想到专门出台针对养猪业的扶持政策。

说白了,决策者依然是站在城市居民的角度思考问题,对母猪发放补贴的首要的目的是平抑肉价,解决市民的吃肉贵问题。至于农民养猪亏不亏本,生猪产业如何良性发展,从目前看,政府似乎还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这也就难怪广大养户对补栏、扩栏持观望态度了。

要从根本上解决猪价高企的问题,重要的是恢复猪农养猪的信心,这要求我们的政策制定者从猪农的实际利益出发思考对策,不但需要减免税收和财政补贴政策,还需要对生活必需农产品的价格实行保底,而不是惯常的做法——保顶限涨。与此同时,完善基层兽医防疫体系,降低养殖风险,各级政府也应尽快拿出切实的投入、周密的部署,真正让广大农民看到希望。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